客家建筑特点简介―、客从何处来客家先祖曾陷入困境经历了五次大迁徙。早在晋元帝时候,对于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难民,形成了〃客家制度”。第一次大迁徙西晋永康元年,中原遭遇〃五胡乱华”。不堪奴役的汉人大举南迁至湖北、安徽、江苏一带;朝东则到鄱阳湖、赣南山区。其前锋已抵达今之梅州大埔,这股潮流持续 170 多年,迁移人口达一二百万之众。第二次大迁徙唐朝先后爆发〃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将第一次南迁的汉人推向了今天的赣南、闽西、广东东北的三角地带定居。这次南迁,延续到五代时期,历时 90 余年。第三次即客家民系形成中的大迁徙,发生在两宋之际,由于金人和蒙古铁骑南下,文天祥率义军进抵梅州,客家儿女纷纷从军,转战于闽粤各地,仅松口卓姓家族就有 800 多人,其余先民被迫继续南迁。第四次大迁徙清初到同治年间,由于满族南下和人口膨胀等影响,第二、第三次迁移的旧客家人往广东中北部、广西、四川、湖南、台湾等地方扩散,其中也包括清政府主动发起的〃移湖广、填四川〃的移民运动。第五次大迁徙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之后发生持续 12 年的土客械斗,客家人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二、客家人主要集聚地全世界有客家人约 8000 万人[4-7]。其中国内 5000 万人[5-6],国外有 3000 万人左右[8]。世界客都一一广东梅州客家侨都——广东惠州客家古邑一一广东河源客家摇篮——江西赣州客家首府——福建汀州客家人占台湾人口 18.1%,约 419.7 万人撮多是新竹县 71.6%,其次是苗栗县 64.6%是客家人。然后是桃园市 39.2%,再来是花莲县 31.7%,新竹市是 30.1%,之后是屏东县 23.7%,台东县是 19.9%,台中市是 16.4%,台北市是 16.4%,南投县为 16.0%、新北市为 14.1%,高雄市为 11.6%,基隆市为 10%。在台湾的客家人主要来自广东省嘉应州的嘉应(梅县)、镇平(蕉岭)、兴宁、长乐(五华)、平远。广东省潮州府的大埔、丰顺、海阳(潮安)、潮阳、揭阳、普宁、惠来、饶平。广东省惠州府的海丰、陆丰。福建省汀州府的长汀、上杭、武平、连城、永定。福建省漳州府的南靖、平和、诏安、云霄。会说客家话的客家人中,以「四县腔」腔调最多,然后是「海陆腔」,其次是「大埔腔」、还有「饶平腔」和「诏安腔」。三、土楼概况最著名的土楼群是福建永定的土楼群。2008 年 7 月,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 年 8 月,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