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情况的汇报河口区水利局(2012年8月24日)近年以来,区水利局抢抓实施黄蓝国家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生态学原理,遵循生态平衡的法则和要求,从生态的角度出发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建立满足良性循环和可持续利用的水利体系,为我区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提供了强有力的行业支撑和保障。现将建设情况汇报如下。一、以河道治理工程为依托,大力推进生态水系建设近年来,区水利局把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放在重要位置,加大生态河道治理、湿地生态保护工作力度,大力实施水系生态综合治理,生态水系工程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一是2006年实施了挑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28.12公里,土方180万立方米,配套建筑物7座,两岸绿化3420亩,投资1918万元。二是2007年实施了马新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1.81公里,土方128万立方米,建筑物5座,投资899万元。三是2008年实施了草桥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干流28公里,支流3.55公里,新建道路8.5公里,投资1411.7万元。四是2009年实施了神仙沟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47.87公里,投资1000万元。五是2011年实施了潮河疏浚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9.95公里,配套建筑物9座,动用土方135.8万立方米,投资2830万元。六是2012年实施马新河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19.6公里,复堤13公里,配套建筑物13座,投资1300万元。七是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工程效益凸显。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拦截地下海水入侵,降低地下水位,促进自然生态修复,按照“水路林一体化,突出综合效益”的理念,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自2006年开始实施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工程。该工程位于我区北部,全长36公里,横贯潮河、马新河、沾利河、草桥沟和挑河五大排河。该工程的实施,盘活了河口区北部百万亩滩涂,极大的带动河道北部盐及盐化工“银色”产业的发展,为河道南部高效生态农业“绿色”产业的崛起提供了可靠保障,以滨海大道绿色生态河为轴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条海洋经济隆起带。二、扎实推进田间节水工程,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区水利局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农田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我区共计实施田间节水灌溉工程7项:一是实施了义和镇现代化节水灌溉示范工程,总控制面积0.22万亩,共衬砌中心渠道1条,长1.23公里,衬砌农渠24条,长13.9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24座,投资183万元;二是义和镇西南片节水灌溉项目,总控制面积1万亩,衬砌支渠1条,长1.56公里,衬砌斗渠2条,长1.9公里,新建各类建筑物28座,总投资120万元;三是六合乡西南片节水灌溉项目工程,总控制面积0.5万亩,渠道衬砌15条,共计6.53公里,新建建筑物提水盘15座、毛门293座,总投资142.05万元。四是义和镇北大片田间节水灌溉工程,工程控制面积1.2万亩,衬砌支渠1条长1.63公里,衬砌斗渠10条,长9.75公里,新建配套建筑物86座,测量水设备11座,总投资452万元。五是东水源灌区南林场片末级渠系改造项目,工程控制面积2000亩,修建并衬砌斗渠,长1360米。衬砌农渠9条4250米,同时新建农门、斗门、量水设施等建筑物119座,维修农门5座,概算投资98.01万元;六是2011年实施义和镇三合片、义和镇王集水库北片、河口街道西五片和新户镇北李片田间节水改造工程,总投资630万元,共动用土方97.8万立方米,衬砌改造各类渠道42.8公里。七是2012年实施仙河镇镇东片田间节水项目,控制面积0.53万亩,投资826万元。三、抓好水土保持工作,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水生态及环境建设成绩斐然一是全区水环境总体规划由北京大学、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二是实施了城区路域绿化和水网生态绿化工程,实施了沾利河绿化、六支渠、东水源、河王渠、挑河等水系绿化,高标准完成水系绿化51公里,城郊绿化31.1公里。三是实施了沾利河流域老鸦片、南李片、薄家片、五村片风沙治理、神仙沟流域未动风沙片和孤东风沙片水土保持工程,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7.39平方公里,耕地产出率明显提高,周边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极大的促进了当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实施了北水源疏浚治理工程、孤东-孤北干渠疏浚治理、义太支渠综合治理、六合乡三干疏浚治理工程、义丰干清淤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