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文化遗产中感悟和增强文化自信 5 月 11 日至 12 日,习近平总书记赴山西考察,第一天就来到大同云冈石窟,调研历史文化传承与沟通。他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进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要深化挖掘云冈石窟蕴含的各民族交往沟通交融的历史内涵,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去年 8 月 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调研时,首站选择敦煌莫高窟。在敦煌讨论院座谈时,总书记鲜亮地提出“保护好我们的国粹”“讲好敦煌故事”,强调“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沟通,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事实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以往国内考察调研中,多次将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西安察看古城墙保护状况,在广州市荔湾区西关历史文化街区永庆坊察看旧城改造、历史文化建筑修缮保护情况,在嘉峪关察看关城并听取长城保护情况介绍……即使在北京和天津考察工作时,他也就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要爱惜城市历史文化遗产,在保护中进展,在进展中保护” 。 国内考察如此,国外考察习近平总书记也总是在国事活动之外,挤出时间探访历史文明遗迹。他坦言“我访问过世界上许多地方,最吸引我的就是韵味不同的文明”。2024 年 3 月 27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讲时说道,“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宽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制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其实,从古城正定到榕城福州,从浙江、上海再到中央……无论是对有关报告的批示,还是到地方考察调研,习近平始终高度重视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对这方面工作牵之念之,而且身体力行推动保护和抢救文物工作。 在正定,他提出文化兴县、旅游兴县。他多次向河北省委详细汇报正定的历史文化和进展思路,省直有关部门随后拨出古建修缮专用款 172 万元。利用这笔钱,正定对隆兴寺方丈院、天王殿、戒坛、弥陀殿等进行了修缮和彩绘,正定旅游业逐渐进展起来。 在福建,他亲自当林觉民故居讲解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