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以永續發展為考量的「人與環境」的課程規劃 國立台灣大學 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王鑫教授、林孟龍博士生一、前言 現代科學的發展和擷取空間資訊的技術進步,使人類對認識地球有了新的看法:「地球是一個整體,地球各局部之間的相互作用緊密聯繫,構成了有機的地球系統。該系統中的任何一局部發生變化,都會對地球系統產生影響;反之整個地球系統的微小變化,也會對局部地區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這種在地球系統內各局部之間、局部與整體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影響,構成了現代地球系統科學的基礎,也是目前推行的全球變化讨论計畫的理論依據。地球系統科學〔Earth System Science〕主要在讨论大氣圈、海洋圈、地圈、生物圈及人文圈的相互關係。 本課程規劃為「地球系統科學學程」的低階課程,也就是希望成為接觸地球系統科學學程的入門課程,其目的在於讓學生對地球系統科學有整體性的認識與瞭解,並期待透過豐富、全方位的內容,引起學生的興趣。 課程針對地球系統科學進行介紹,談到宇宙的生成,認識地球形成的歷史與環境,帶到人類文化在地球上的起落,並融入環境哲學與目前全球性的環境問題,最後分別談到人與大氣圈、水圈、地圈與生物圈的互動。由於在大學中選修本學程的學生本身有自己的主修學科,因此本課程在地球系統科學學程中扮演的角色在於引導學生逐漸透過這門課程進入地球系統科學學程所要引介的概念,對於其他非地球科學相關學科的學生來說,本課程尤具意義。對於地球科學相關學科的學生來說,本課程也能引領地球科學相關學科的學生跳離傳統科學以「化約論」觀點思考的窠臼,改以「整體論」的觀點思考目前地球系統遭遇的問題與困難。科學家的人文關懷,也是本課程的重點之一。二、課程回顧與討論 地球科學探討人類居住的地球與其形態、運轉、組成、構造、活動、歷史及其位於宇宙中的概況,通常是以分科的方式探討相關問題,例如從大氣科學、水文學、地質學、地理學、地形學、生態學等等不同的學科進行讨论與分析。以成功大學地球科學系為例,其主要課程內容包含著「地球科學教育課程」、「岩石、礦物、地球化學及其應用」、「古生物、地層、沈積學」、「構造地質學、工程地質學、水文及環境地質學」、「地球物理學及其應用」等五大局部。 生活要從環境中獲取食物、能源,所以勢必要關心居住的周遭環境狀況,因而會對環境知識產生需求,例如地理學、氣象學、海洋學、水文學、地質學、生態學等等。地球系統科學是從傳統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