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战略管理〔Strategic Management〕对企业的重要意义。从外表来看,战略规划的制定很简单:分析当前的企业形势和未来可能的环境,为企业未来的开展方向制定指导思想和行动的框架。但事实上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考虑、分析企业内外的各种因素以及企业自身的能力。据?财宝?杂志统计,全球只有缺乏10%的企业制定的战略规划得到了有效的执行〔Fortune,December,1997)。是哪些因素制约了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运作? 首先,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缺乏对战略的及时回忆和总结。企业战略的制定立足于对未来市场的预测,而市场在不断地变化,即使是细微的偏差也会对企业战略规划产生重要影响;其次,企业战略规划没有与部门的行动目标相联系;还有一点是企业的战略规划没有同企业的预算工作相联系。 正是基于战略管理的重要性和在实际操作中的不尽人意,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 Robert S.Kaplan 和 David P.Norton 在 90 年代提出了综合评估体系〔Balanced Scorecard〕理论。这一以战略管理为核心的理论目前已在全球成百上千的公司、组织和政府机构得到推广,并被证明卓有成效。 综合评估体系以企业的战略管理为核心,从财务、客户、内部运作、革新与成长四个战略层面建立企业战略管理模型。它将抽象的远景战略规划转化为具体的可操作指标,有效地将企业/部门的运作、员工鼓舞机制同企业的战略意图挂钩。 传统上,我们对企业的评价往往仅侧重于财务方面,如销售收入、毛利、净利润等。而综合评估体系将业绩评价范围拓展到客户、内部管理和革新与成长的速度等,从而帮助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全面地分析企业营运结果。 当然,战略规划的实现最终将表达在利润的增长上,而企业利润的增长直接源于销售的增长和客户的满意程度。另一方面,企业硬件上台阶以及员工能力的提高又推动了内部管理的完善,从而能更快更好地满足客户的需要,导致市场占有率上升,并最终反映到利润的增长上。 由此可见,综合评估体系的四个战略层面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在每一战略层面,相关绩效指标(KPIs) 实现了对企业战略的具体化和可操作性。在制定绩效指标时必须充分考虑企业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均衡以及企业长远战略利益与短期财务利润的均衡。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所制定的绩效指标能真实、全面地反映企业营运结果。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对战略规划的分解和细化。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