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巩固梯级演练检查我的基础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征戍(shù) 橘颂(jú) 招徕(lái) 萧萧落木(sù)B.涔阳(cén) 无妨(fǎnɡ) 陇首(lǒnɡ) 得鱼忘筌(quán)C.寒砧(zhēn) 桅杆(wéi) 漂泊(pō) 秋风袅袅(niǎo)D.疏朗(shū) 窸窣(xī) 迢远(tiáo) 灼灼其华(zhuó)解析:A 项中“萧”读“xiāo”;B 项中“妨”读“fánɡ”;C 项中“泊”读“bó”。答案:D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洗练 钟爱 必需 相去无几B.留传 疏朗 精采 得意忘形C.岑阳 概念 究竞 翩翩起舞D.干躁 察觉 捣衣 一言难尽解析:B 项“精采—精彩”;C 项“岑阳—涔阳”,“究竞—究竟”;D 项“干躁—干燥”。答案:A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____。(2)在这里我们乃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______________的形象。(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_________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 钟爱 奥秘B.启发 钟爱 奥妙C.启发 喜爱 奥秘D.启示 喜爱 奥妙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奥妙神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答案:B4.给下面的一段话补出漏掉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①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②事实上他们并不是随处都用的③要是那样,就成了“万应锭”了④A.①? ②; ③, ④。B.①, ②? ③, ④!C.①, ②; ③、 ④……D.①? ②? ③、 ④。解析:①处为问句,②句不是疑问语气,不能用问号;③处不是并列,不能用顿号,④处应用句号。答案:A5.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B.写文章首先要言之有物,否则,无论文字如何优美,也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不能打动读者。C.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D.“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