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会读书的老师 教爱读书的学生每一位老师在心里都希望自己的课上得好,让自己在课堂上充满人格魅力,出口成章,文采飞扬,激情四射,渴望全班每一位学生都聚精会神幸福地凝视着你,惟恐下课铃响了。单凭你在学校里学到的那一点知识,单凭一本教参和一本教材,一般是很难实现你心中的期望。怎么办,“只有大量地诵读经典、教育书籍和写作”。不少的老师刚开始工作还有一点激情,看点书,也写点东西,几年或十几年下来,对老师工作感到疲倦,甚至抱怨,牢骚满腹面对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显得措手不及,为什么,没有坚持读书和写作,因而没有知识储备,没有知识的更新。 也许不少的老师说:我备课批改作业要花很多的时间,几乎没有时间看书。这不是你不读书的理由。课备不好,课也就教不好,如此下去的结果,将是一种恶性循环!越是读书少,备课所需的时间越多,而且课也就越教不好。因为没有文化积淀!相反,你看的有益书越多,你积累的知识也就越多,备起课来就会得心应手,制造性的教学设计会如汩汩的泉水,上课时你会妙语如珠,旁征博引,进入“教学如有神”的境界,正如陶继新老师所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此时就形成了良性循环。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感觉:上学的时候,也很喜爱读书,古今中外的名著也看了一些,课下睡前也总喜爱手握书本,享受读书带来的心灵世界的净化和升华。平常要是写点东西,虽然不能说字字珠玑,但也可以稍稍引经据典,看的过去。但是毕业以后呢,却成了一个地地道道的教书匠,每日里只知道备课上课,依仗着原有的一点文化底蕴,应付着平日的总结、反思、论文,大有力不从心无能为力之感。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我们已好久不读书了。取而代之的是逛商店、买衣服、游戏娱乐,物质享受的提高让我们有了浮躁之气,不能静下心来读书。那曾打动我们的书香不再有吸引我们的注意力了,再也找不到那时读书的那种超然忘我的感觉了!水无源则竭,一个人若停止了读书,停止了学习,就如一潭死水,不再拥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作为老师更是如此。在我们工作当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甚至,自己必须是一条长流不竭的小溪。只有这样,你的路才会越走越长,你的教学之树才会常青,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唯有读书。通过读书,吸取新的知识,接纳新的教学理念,采百家之长,从而内化,整合,成为自己的东西。陶继新老师说“读书是生命成长的必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