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老师随笔关注孩子的自理能力小学老师随笔 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儿童能力的进展有一个关键期,在关键期内,儿童的能力易于养成,过了培育期,儿童能力的培育就显得特别困难。 孩子上幼儿园,就开始过上了集体生活。生活上遇到困难,如穿衣服、系鞋带等,会得到老师的及时帮助。进入小学后,孩子过的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生活,像系鞋带,上厕所,准备学习用品等问题,就要靠孩子自已,孩子动作慢,能力差,势必会影响他的学习。有些家长特别疼爱孩子,孩子上小学了,还要一口一口给他喂饭;作业做完了,总是亲自帮他订正错误;替着孩子整理书包。只要孩子存在的地方,就有父母的身影。如此这般,孩子得不到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会越来越差。所以,家长应该注意,孩子能做和应该做的事情,应让孩子自己去做。家长要指导他们在实际行动中克服困难,而不要代替他们克服困难,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要不断给予鼓舞,使其具有较强的信心和决心,以至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此外,还要在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术上给予适当的指导,让孩子掌握克服困难的技巧,少走弯路,而不是简单的包办代替。培育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如,留给儿童一片自己的小天地,指导他学会收拾自己小天地中的物品,学会穿衣、洗脸、叠被、整理房间、端饭、擦桌子、扫地等小事。 美国儿科博士詹姆斯曾这样告戒我们:依赖本身就滋生懒惰、精神松懈、赖于独立思考、易为他人所左右等弱点。所以说,处处对孩子包办代替,这不是在帮助孩子而是在坑害孩子。因为,孩子有了生活自理能力,然后才有可能慢慢学会其他生存本领。记得,有这样一位家长,她的老公在外地工作,她在家,既要工作,又要带孩子,非常辛苦。她生病了,孩子上学没人送,只能独自去学校几次的尝试还不错,于是,她对孩子说:“我给你在脖子上挂一把门钥匙,你能自己上学了。”她公司忙,常常晚回家,晾在外面的衣服常被雨淋湿了,她很自然地想到请孩子帮忙。于是,孩子又学会了整理衣服。她不舒适,没法为孩子准备早点,孩子只能自己动手做,渐渐地,孩子能自己做早点了,虽然不是很可口……她自责过,她无奈过。可是,有一天,她欣喜地发现,孩子的自理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变强了。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同意让自己的孩子吃苦受累的父母有,但肯定不会多。一位留洋归来的年轻妈妈在谈到日本的教育时深有感触:日本人从小就要求孩子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