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 中国共产党自 1921 年成立至今,已经走过了 100 年坎坷而光辉的历程,走出了一条救国救民、改革开放、复兴中华民族的光明道路。加强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 加强未成年人,尤其是青少年的党史国史教育,要紧密把握青少年的心理进展特点和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人格进展阶段论”和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青少年认知进展阶段论”,基于青少年心理进展和认知进展的特征,可以将青少年划分为两个阶段,即学龄期(7-12 岁,小学阶段)和青年期(13-18 岁,中学阶段)。学龄期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是需要着力培育勤奋感,克服自卑感。引导他们独立学习,顺利地完成规定的计划和任务,他们就会获得勤奋感,这会使他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充满信心,反之则会自卑。而他们的主要认知进展特征则是,对事物可见的变化能进行前后比较并掌握变化的特性。可以进行分类和对具体事物的运算,对那些不存在的事物或从没发生过的事情还不能进行思考。所以处于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的认知必须借助于可见存在的事物。而处于青年期的青少年的主要心理特征是自我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容易冲动且特别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和情感地位。同时自我角色混乱,分不清人生和理想方向。他们的主要认知进展特征则是可以利用语言文字,在头脑中想象和思维,重建事物和过程来解决问题。摆脱了具体事物束缚,可以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得出结论。 对处于不同的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必须针对性的实行不同的方式方法,同时务必严格遵从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规律,由简单到复杂,由高到低,逐层递进,这样才能有效地加强青少年党史国史教育。 针对学龄期青少年 定期进行红色旅游景点实地参观活动,让青少年亲身感受党史国史当中的重大的事件和伟大的人物。在党和国家的历史当中涌现出的伟大的事件和人物是党的精神的最生动最真实的写照。依托于他们可见可感可触摸的感染力,可以使青少年获得对党史国史最直接的认知。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学龄期的青少年,尤其是低年级学生,只能接受直接经验而无法对事物进行改造理解。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学习过程往往是初次接触表现出好奇,建立兴趣之后则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所以,老师们还需要做好的事情是,在参观的过程中用尽可能生动形象的言语并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对伟人伟事进行讲解,在学生心中建立党的伟大形象。同时通过党的优良传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另外,为巩固教育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