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背街小巷整治”是回答首都时代之问的有效创新实践 人类历史的实践证明:科学思想的力量,总能穿透迷雾标定前进的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以透视历史、洞悉未来的战略眼光,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对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新时代课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明确要求北京治理好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 寻常巷陌,百姓门前,关乎民心向背。2024 年 3 月底以来,北京市委市政府牢记嘱托、提高站位,开展了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并逐步拓展到了中心城区及通州区,着力打造京城特色的背街小巷,使其成为有绿荫处、有鸟鸣声、有老北京味的清净、舒适的公共空间。3年来,北京全面落实小巷管家制,突出解决胡同乱停车、凌乱架空线、公厕保洁等问题,保护胡同肌理,用心打磨老城复兴的新标杆。实践充分证明,这是北京树牢四个意识、贯彻新进展理念的创新之举,是落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进展思想、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务实之举,是把北京的事情办好,努力为全国起到表率作用的科学之举,使北京首都进展高质量、城市管理高水平、生态治理高标准、百姓生活高品质的美好向往,更加生动地呈显在人们面前。 一、这是牢固确立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强化四个中心功能建设的重要举措 首都形象无小事。看市容市貌不仅是看长安街,也不仅是看主干道,还包括次干道、背街小巷,这些都关系到首都形象。背街小巷是城市病集中的地方,是城市管理的薄弱环节。北京市委市政府从看北京首先从政治上看的高度,从四个中心功能建设和履行四个服务职责的高度,紧紧围绕实现都的功能来谋划城的进展,以城的更高水平进展服务保障都的功能,开展了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和深化文明创建工作。3 年来,在整治过程中,坚持十无一创建工作标准,编制《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设计管理导则》从色彩、气质、风格、肌理等方面,对背街小巷建筑立面市政设施、城市家具等十大类 36 项元素明确法律规范管控标准,用绣花功夫,打造出环境优美、文明有序,且具有首都特色的小街小巷。 今年是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专项行动(2024 年-2024年)的收官之年。3 年来,全市已完成 3000 余条背街小巷的整治提升任务,有效塑造了具有首都风范、古都风韵、时代风貌的北京新面貌。从明年起,北京市还将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继续深化开展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工作,启动新一轮背街小巷环境精细化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整治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