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 相 学绪 论一、矿相学的概念 矿相学是用矿相显微镜讨论矿石的一门地质学科。 讨论对象:矿石,不是岩石 大局部为不透明矿物 矿相显微镜:反射偏光显微镜〔具反射系统〕 岩石偏光显微镜〔具透射系统〕 矿相学的主要任务是: 1·鉴定金属矿物 相显微镜为主要手段讨论金属(不透明)矿物的光学、物理、化学性质和形态特征等,借以鉴定矿物。 2·讨论矿石的组构特征 矿石的构造、结构特征和矿物组合及其所提供的成因信息,以分析、推断矿床的矿化条件、矿化作用和矿化过程。从而为讨论矿床成因和进行找矿勘探提供依据。 3·讨论矿石的工艺性 查明矿石中有益和有害元素的赋存状态、有用矿物和组分的含量 ,矿物的嵌布特性与嵌镶关系,以及矿物的“物性差〞等矿石工艺性质,以便为矿石的选、冶设计提供依据。二、、矿相学讨论一般工作步骤1.野外讨论工作阶段 在野外工作阶段,首先应占有尽量多的原始资料。在了解讨论区域及矿床地质概况的根底上,选择一些矿化露头、探槽、掌子面、坑道壁和岩心进行观察与地质编录工作。这项工作包括在野外用肉眼及其它简易方法鉴定矿石及近矿围岩的矿物成分,用肉眼和放大镜讨论矿石的组构,初步按成分及组构划分矿石类型、确定矿化阶段及各阶段产物在空间上的分布关系。在进行上述工作的同时,需采集一些供进一步讨论用的矿石及围岩标本。 2、室内讨论工作阶段室内讨论阶段的任务是进行显微镜下的鉴定和讨论,并从事一些其它专门性的讨论(如单矿物化学分析、电子探针分析、X 射线分析、红外线吸收光谱分析、同位素分析以及放射性测量等),以资对矿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矿物组合、矿石类型、矿石的工艺特性等有深化的了解。 3.综合整理阶段 将显微镜下讨论的结果和综合讨论(野外和室内其它方面的分析讨论结果)的材料,编写出矿相学综合讨论报告书。报告书中须阐述如下几方面的问题: (1)区域地质概况; (2)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的形状、产状、规模大小及赋存规律; (3)矿石类型、矿物成分及化学成分; (4)矿石的组构特征,矿石的矿化期、矿化阶段和矿物的生成顺序,并编制矿化阶段及矿物生成顺序图表; (5)矿石在矿床中的空间和时间方面的演化特点及其规律,提出确定矿床成因的依据; (6)矿石中有益、有害组分(或矿物)的赋存状态及含量,确定矿石类型,提出工业利用的可能性; (7)根据矿石的矿物组合、颗粒大小和嵌布、嵌镶情况,提出矿石工艺加工的方案。 4.检查审核阶段 检查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