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北京申奥之路三篇 回顾北京申奥之路一篇 2024 年迎来改革开放 40 周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十周年。回望十年前的北京奥运会,盛况犹在眼前。四年之后,2024 年冬奥会将让北京成为第一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城市,中国将成为第九个既举办夏奥会也举办冬奥会的国家。奥林匹克与北京的深度融合,向世界展示出中国的良好形象,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中国人民的奥运梦想得到圆满实现,奥林匹克精神在中华大地发扬。牵手奥运、融入世界的背后,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和努力,有很多动人的故事,也有很多难以忘怀的时刻。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无疑是最激动人心的时刻。 漫长的奥运之路 2001 年北京申奥成功,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忱,为中华民族谱写了新的奥运篇章。而这,经历了漫长的等待。 早在近一个世纪之前,中国人就发出了要参加奥运会、举办奥运会的第一声呼唤。1908 年第四届伦敦奥运会之后,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出版的《天津青年》杂志刊登了一篇文章,提出两个问题:中国,什么时候能够派运动员去参加奥运会?中国,什么时候能够举办奥运会?这两个问题表达了彼时的中国、中国人民牵手奥运的梦想和渴望。在旧时的中国,我们曾有运动员参加过几届奥运会,但是境况相似:运动员虽然费尽周折、竭尽全力,但从未获得过一块奖牌。这也是苦难深重、积贫积弱的旧中国体育事业落后的反映。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体育事业进入蓬勃进展的历史新时期。党和政府对我国参加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给予高度重视。1952 年第十五届奥运会适逢在芬兰的赫尔辛基进行,经历一番曲折后我国派出 40人的代表团。此次奥运之行,虽然因抵达时已近竞赛尾声,只有一名运动员参加了百米仰泳竞赛,但向世界宣告了新中国奥林匹克运动的存在,也向世界展示了新中国的形象。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同国际奥委会的关系中断,中国也没有参加其间举办的几届奥运会,中国台北则派队参加。1979 年,国际奥委会恢复中国合法席位,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名称为“中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台湾省台北市的奥委会名称为“中华台北奥林匹克委员会”。自此,我国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海峡两岸的中国人也都有了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在 1984 年 7 月美国洛杉矶进行的第 23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一举获得手枪慢射竞赛金牌,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掀开中国参加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历史新的一页。 1990 年北京亚运会的成功举办,也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