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代楷模杨雪峰事迹征文《力度,,温度》 力度与温度 警察作为和平常代最危险的职业,时常让我这个身处公安院校的基础民警预备军感到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与使命,也许只是执法过程中的一点点激动,就会被周围一个又一个不怀好意的摄像头拍下,被一个个带着白色微笑面具的人在一块电子屏幕背后用不分青红皂白的文字和截下一半残缺喘息的视频人身肆意攻击;又也许只是在日常工作中正确地指出一个交通违法行为,就会被不情愿地签下罚单的司机恶意阻碍执法;还可能只是作为社区民警日常敲开自己所管辖区域一扇普通的门,却不知门后到底是住着天使还是魔鬼。 貌似身在这个职位,你要时常提醒自己这个世界是善良的,这样才能在看到社会这么多阴暗面后继续守护着那善良最后的底线。 起初我在看到杨雪峰同志的事迹时,深感惋惜与敬佩,但更多让我重视的是到在以后的工作中要时刻警惕和保护自己。真正让我感受到温温和杨雪峰同志的精神的是在了解到他的日常工作点点滴滴之后。 最让人触动的是一个小小的再简单日常不过的交通执法,杨雪峰同志对一名摩托车司机进行罚单处理,但在进行询问和了解后发现摩托车司机仅靠这份职业牵强维持全家人生计,100 元的罚款的确是承受不起,但杨雪峰同志仍继续铁面无私地开下罚单,对其耐心地进行安全教育之后将罚单交至摩托车司机后离开。摩托车司机灰心地打开那张因超载开下的罚单决定书,惊讶地发现里面夹着一张百元大钞。 看到这一幕时让我想起铁血柔情这个词,对待执法工作铁血又不失温柔,最可贵的是他有一颗守护善良的初心。 在杨雪峰同志的葬礼上,这一幕深深打动了我:许多来送别的群众竟都是被他处罚过的驾驶员。 按道理来说,在执法过程中,警察作为“执法者”而群众作为“被执法者”时,总会不可避开地产生一些或大或小的摩擦,大多被处罚后的“被执法者”往往对“执法者”心存不满,极少数会与其建立良好关系。但杨雪峰同志则非常祥和地获得了“被执法者”的尊重和尊敬。长期在一线执法,他有力度,更有温度。 处罚送孩子上学的超载私车时,他千方百计地为山村找来安全校车,发现车辆未年检时,他会反复提醒车主补办手续等等。 原来“执法者”和“被执法者”并不是简单的敌对关系,在对待群众的违法行为时,我们更多的目的是为了修正错误维持秩序防止再犯,而不是惩处错误收纳罚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对杨雪峰同志长期一线执法最真实的写照,也是他最让人敬佩的长期坚守原则。 由衷想起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