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黄河下游滩区再造与生态治理黄河下游河道内分布有广阔的滩地,总面积为 3154 平方千米,占下游河道总面积的 65%以上。黄河下游滩区既是行洪、滞洪和沉沙区,又是滩区人民生产生活的重要场所,滩区现有耕地 22.7 万公顷,村庄近 2000 个,人口 180 多万。滩区经济是典型的农业经济,农作物以小麦、大豆、玉米为主,受汛期漫滩洪水影响和生产环境及生产条件制约,滩区经济发展落后,并且与周边区域的差距逐步扩大。黄河下游滩区治理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及滩区治理取得了很大成就,进行了 4 次堤防加高培厚,开展了河道整治及工程建设,开辟了东平湖、北金堤等分滞洪区,实施了滩区安全建设和“二级悬河”治理试验,硏究了下游河道及滩区治理模式和补偿政策等。然而,由于黄河水沙情势变化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滩区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二级悬河”威胁防洪安全,影响滩区发展。黄河下游不仅是“地上悬河”而且是槽高、滩低、堤根洼的“二级悬河”。“二级悬河”的不利形态一是增大了形成“横河”“斜河”的概率以及滩区发生“滚河”的可能性,容易引起洪水顺堤行洪,增大冲决堤防的危险;二是容易造成堤根区降雨积水难排,内涝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土地盐碱化加重群众土地改良负担。滩区安全建设滞后,滩区群众缺乏安全保障。长期以来,滩区安全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建设进度缓慢。同时,撤退道路少、标准低,救生船只短缺,预警设施不完善,不能满足就地避洪和撤退转移的需要,滩区绝大多数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近年来河南、山东两省正在推进滩区居民搬迁,但仅是试点性质,受投资限制,搬迁人口较少。滩区经济发展缓慢。黄河下游滩区属于河道的组成部分,按照河道管理有关规定,滩区内发展产业受到限制,经济以农业为主,农民收入水平低下,生活贫困。滩区经济发展与治河矛盾突出。滩区群众为发展经济、防止小洪水漫滩,不断修建生产堤。生产堤虽然可以减轻小水时局部滩区的淹没损失,但却阻碍了洪水期滩槽水沙自由交换,进一步加速了“二级悬河”的发展,大水时反而加重了滩区的灾情,更不利于下游防洪。另一方面,为减少生产堤决口,地方政府对小浪底水库提出了拦蓄中常洪水保滩的要求,从而影响了水库防洪减淤作用的充分发挥。下游洪水泥沙处理与滩区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黄河下游治理的瓶颈。黄河下游滩区治理相关研究黄河下游长期以来以“善淤、善徙、善决”著称于世,历史上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