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的分析全章教案第 1 课时课题: 从平均数到加权平均数(1)学习目标: 1、认识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关系; 2、掌握加权平均数的意义与计算方法; 3、培育学生对数学的感悟能力。学习重点:理解权数的性质,以及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学习难点: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其与普通平均数的区别。学习过程:一、 观察,创设问题情景。甲、乙两组各有 8 名同学,测量他们的身高,得到下面两组数据(单位:米): 甲组:,,,,,,,。 乙组:,,,,,,,。1、这两组数据有什么不同 A、甲组中的 8 个数都不相同:每个数只出现一次。 B、乙组中含有相同的数: 出现 3 次 出现 2 次,出现 3 次,重复出现的次数(频数)不同,反映了数据之间的差异。 2、分别计算甲、乙两组同学的平均身高。 A、甲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8=(米) B、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为: (+++++++)÷8=(米) 3、想一想,计算乙组同学的平均身高,有没有别的方法? A、重复出现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乙组同学的身高也可以这样计算: (×3+×2+×3)÷8=(米) B、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式子也可以写成: (×3+×2+×3)× =×3/8+×+× =(米) 二、探究讨论、建立数模 1、在乙数数据的 8 个数中: 频数 频率(比率) 有 3 个,占; 有2 个,占; 有 3 个占。 ,1/4,分别表示,,这 3 个数在乙组数据的 8 个数中所占的比例,分别称它们为这 3 个数的权数。 A、在乙组数据中: 的权数是(); 的权数是(); 的权数是()。 B、3 个权之和是(++)=1 C、小结:一般地,权数是一组非负数,权数之和为 1。 2、按算式×+×+×=算得的平均数,称为,,分别以,,为权的加权平均数。三、思索、应用、拓展 1、比较下面的两种说法: A、是,,,,,,,的平均数。 B、是,,,,,,,的加权平均数。 (这两种说法都表示乙组数据中的 8 个数据的平均值,所不同的是:这两种说法中,第一种是用普通方法计算平均值;而第二种是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值,两种说法不同。)2、用两种方法计算下列数据的平均数: 35,35,35,47,47,84,84,84,84,125。 解:方法一、这10个数的平均数是: (35+35+35+47+47+84+84+84+84+125)÷10=66 方法二、所求的平均数是 35,47,84,125 分别以,,,为权的加权平均数: 35×+47×+84×+125×=66 答: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66。 四、巩固提高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