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企业管理的几篇好文章[转载]“放弃〞是一种战略智慧 清华大学魏杰教授在其?企业的战略选择?一书中指出:“中国企业战略选择必须正确,选择不好也是全盘皆输。战略选择问题是企业的重要问题,一个企业假如没有正常战略选择,企业就会很糟糕〞。战略选择与战术决策不同,它需要一种持久的战略智慧的支撑。而战略“放弃〞同战略选择一样,正是这种战略智慧的关键所在。没有战略放弃也就没有战略选择。 众所周知,资源稀缺是人类社会存在的根本现实。资源稀缺性与人类社会欲望无止境性的二元矛盾,产生了时机、选择和放弃。而选择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放弃的过程。 现代社会似乎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幅风和日丽、欣欣向荣的财宝画卷,而一个个诗情画意、神乎其神的成功的故事,那么更令我们激情冲动、意乱情迷。于是,在众多的致命诱惑面前,我们忘却了经济的一般规律,忘却了理性的分析和选择,忘却了放弃,而任凭拥有和欲望的野马在陷阱密布的商界里纵横驰骋。 为什么我们成为战略选择的奴隶,而忘却战略放弃呢?为什么在目睹一个个同仁们英勇牺牲,痛定思痛之后仍然是勇往直前、赴汤蹈火呢?认真想来,似乎有一些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情结和理念所致。 不能“放弃〞的情结 做大的“五百强〞情结。现如今,做大做强是企业界的口头语。在不少场合和媒体,我们常常看到不少企业家们饱含着对企业无限热爱和振兴民族经济的情怀,声情并茂地宣誓:我们的企业要在 3——5 年或 5——10 年进入世界“五百强〞,或者成为全国第一、亚洲第一或世界第一等等。我们丝毫不疑心这些企业家们的赤胆忠心,我们对他们充满着尊重和敬佩;我们也不认为进入“五百强〞或成为“第一〞有什么不好,相反我们认为中国的经济规模总量与中国企业进入“五百强〞的数量不成比例,我们也因此而忧心如焚。我们唯一疑惑和担忧的是这种“做大〞情结会遮挡企业家犀利的眼睛,会骚扰企业家脆弱的理性,会煽动企业家忘乎所以的激情。在这种“做大〞情结下面,一种盲目的战略选择暗流在悄悄涌动,而所谓的“低本钱扩张〞、“多元化经营〞、“品牌延伸〞等理论那么成了企业家们进行战略决策的法宝和圣经。于是,一切便顺理成章地出现了:做洗衣粉的卖起了饮用水,做胃药的卖起了酒,做酒的也卖起了药,白色家电向黑色家电延伸,黑色家电向白色家电渗透……于是,九十年代中期国内企业掀起一场旷日持久的收购、兼并、重组、合并浪潮,此起彼伏的跨行业、跨区域多元化扩张似乎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