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细菌的耐药性1.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类耐药性分为两类,固有耐药性和获得性耐药性。前者是染色体介导的代代相传的天然耐药性;后者多由质粒介导,也可由染色体介导,当微生物接触抗菌药物后,通过改变自身的代谢途径,从而避免被药物抑制或杀灭。1.2 耐药基因细菌特别是条件致病菌,因经常有机会与各种抗菌药物接触,故在细菌细胞内的质粒、染色体、转座子、整合子上可有耐药基因和多种耐药基因的积聚并借结合、转导和转化而在不同种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间彼此频繁交换,耐药基因一旦获得较长期存留,转座子和整合子(以及更小的 DNA 片段)由于分子量小和活动自如,所以在耐药基因转移和 MDR 形成中起主导作用。1.3 染色体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况下,由染色体介导而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往往有一定缺陷,而质粒介导产生的耐药菌则与敏感菌一样,可迅速生长繁殖。但质粒与染色体介导的耐药性,一般只发生于少数细菌中,难以与占压倒优势的敏感菌竞争,只有当敏感菌因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而被大量杀灭后,耐药菌才得以迅速繁殖而成为优势菌,并导致各种感染的发生。2.细菌耐药的机理抗生素成功使用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性的难题。细菌产生耐药性可能是基于以下几种机制。2.1 水解酶和修饰酶水解和修饰抗生素• 1920〜1960年• 1960〜1970精品文档MRSA_VRE_PRP_ESBLs_AmpC3.2 葡萄球菌的耐药现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耐万古霉素肠球菌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超广谱 0-内酰胺酶(G-)2.2 细菌体内靶位结构的改变(PBPs)30sP102.3 其它原因PABA3.G+菌葡萄球菌G--菌铜绿假单胞菌等G+,G--菌近年来,国内耐药严重的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在医院内的流行已引起临床微生物学、临床抗生素学和感染病学专家的广泛重视。株同时也不同程度的耐所有 0 内酰胺类抗生素、卡巴配能类及配能类。这是由于带有一基因的能产生特殊的青霉素结合蛋白使 0内酰胺类不能与之结合细胞壁合成也就不被终止细菌得以生存。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中耐苯唑青霉素的菌株表皮葡萄球菌称为这类菌株经常同时耐氨基糖甙类、利福平、氟喹诺酮类。3.3 肠球菌的耐药现状首先发生在肠球菌而现在发生在葡萄球菌中的耐万古霉素问题是目前面临的第一大问题。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为主,约占 90%左右。肠球菌不具有毒力因子,但对许多抗生素有天然耐力,肠球菌常耐的抗菌素有:天然耐药的抗菌素有 B 内酰胺类、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