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短笛——小学二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 指导思想:以加强学生音乐审美培育,提倡综合学科和弘扬民族音乐为指导思想,介绍分析我国民族音乐,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二) 理论依据根据《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鼓舞学生对听音乐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感受,倾听时能够作出相应的情绪和体态反应,能够在律动、歌舞表演的活动中与他人合作。二、教学背景(一) 教学内容分析1、 体裁分析:民族音乐是包括我国 56 个民族以及根据民族调式创编或改变的音乐作品,用西洋乐器演奏民族音乐作品也很常见,利用西洋乐器宽广的音域有利于演奏丰富的民族音乐。2、 乐曲内容分析:乐曲《牧童短笛》是人音版第四册第五课中的欣赏曲,有钢琴和长笛两个版本,钢琴版本流传较广,乐曲是典型的三部曲式结构作品,由主题—进展—(扩充)再现组成,每一个乐段都有很明确的主题思想 A: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上下两个声部的旋律此起彼伏,相互映衬,似一唱一和,一问一答,十分悠扬动人,犹如一幅淡淡的水墨画,似见山清水秀的田野间两个牧童骑牛吹笛,怡然自得。B:欢快流畅的旋律,配以跳跃的伴奏,富有民间舞蹈的风格,犹如牧童在田野里追逐嬉戏,形象地刻画出牧童的性格和喜悦的心情。频繁的转调使这段音乐具有丰富多采的变化。A':第一段主题的再现,音乐又回到了第一乐段的意境中去,它是在第一段旋律的基础上进行加花变奏而成,比第一段热烈。 (二) 学生情况分析:授课年级:二年级由于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离城区较远,交通不是很方便,整个班级没有学习钢琴等乐器的同学,对于分析钢琴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通过倾听,分段倾听,加上表演,我信任学生们还是可以不错的理解作品的结构。(三) 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通过分析歌曲的结构和每段的速度,情绪,旋律并随音乐表演出适合的场景来让学生感受学习作品。(四) 技术准备用 microsoft office powerpoint 软件制作教学课件,用迅雷播放器剪辑音频,下载水墨画版本的《牧童短笛》视频(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在本册书的第二课中学习过贺绿汀的作品民族管弦乐《晚会》,对本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亲切感,对乐曲分段的问题利用语文课文需要分段的要求来引导音乐也是要分段落的,通过引导学生乐曲有不同的速度,旋律,情绪来分清段落。段落的分析通过倾听,分段倾听,表演来分析出不同段落的情绪,速度等特点。三、教学目标(一)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