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建党伟业》最新观后感 电影《建党伟业》最新观后感 看到映在地砖上的阳光,想起早上看的电影《建党伟业》,有些感慨:“你所谓的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你负重前行”。处在这么美好的和平年代,正青春的我们却蹉跎岁月,无病呻吟,实在是让人扼腕。 不由得反思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为什么男生女性化,女生为那些韩星,所谓的小鲜肉如痴如狂而那些为国家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却默默无闻。这实在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是时候敲响警钟了。是时代变了吗?也不尽然吧。 这部片子从 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一直叙述到 1921 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为止共 10 年间中国所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流血的青春有着别样的魅力,那真挚的爱国之情让人动容。影片将历史分成多个小故事,以小见大,再用旁白和黑白的纪录片片断讲述的历史背景,将这些小故事串联起来,场景恢宏壮阔。 里面有几个片段让我印象深刻且感慨良多,首先我是个比较感性的人,在天安门看升旗都会涕泗横流的那种,就先谈谈蔡锷和小凤仙的绝美爱情。由于小时候看过一部抗战片《护国军魂传奇》讲的就是护国将军蔡锷,所以看电影是倒有种触类旁通的感觉。1915年 5 月 7 日,袁世凯为了称帝与日本帝国主义秘密签订《二十一条》,使蔡锷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这样倒行逆施违反历史,想将中华变为一家的私产着实荒唐。于是他假意拥护袁世凯称帝使其放松警惕,欲借口治病去日本与孙文密会,在车站与小凤仙诀别。只一句“奈何七尺之躯,已许国,再难许卿”,让人如鲠在喉。与孙中山会面时,他咳血的一幕,也是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然后就是清末怪杰辜鸿铭,他学贯中西,会九种语言,拿过 13个博士,是名副其实的学界泰斗。可是这样的文坛领袖的出场方式却令人咂舌,穿着长袍,留着辫子,叼着雪茄,拄着拐杖,接受 xx大学的聘书时行的是西方的握手礼。他头上的辫子引起哄堂大笑,他并不愠怒,只是平静地说:“我的辫子长在头上,你们的辫子长在心里;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至此我想到了鲁迅先生写的《头发的故事》里 N 先生与“我”的对话,看到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对于头发的愚昧无知的认识,封建社会对人的压迫。辫子象征封建的枷锁,N 先生出国留学为了方便剪了辫子,回国后却又买了“假”辫子,他是剪了辫子还是没剪辫子呢?辜鸿铭是剪了辫子还是没剪呢? 鲁迅先生说过:“造物的皮鞭,没有到中国的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