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纸屑弯弯腰小学老师随笔 活动背景: 大课间活动临近结束时,孩子们争着回到教室,我和曹老师则守在教室门口看着他们。或许是看到了我们俩孩子们走得有秩序了。看,小王和小朱一前一后慢慢吞吞地走来了。“呀!这里怎么有张小纸条?”小王边喊边本能地捡起了小纸条,翻来覆去地看了几秒钟,又随手往地上一扔,唱着歌儿走到位置上。紧随其后的小朱也发现了它,只见他匍匐在地,两眼紧盯着纸条上的小字,看了又看。曹老师实在看不过去了,就说:“小朱,把纸条捡起来扔掉。”“又不是我扔的。”小朱振振有词地说。看来看见纸屑弯弯腰的教育还没有深化孩子们的心中,该利用时间好好进行教育了。 教育过程: 一、集中讨论改看法。 第三节课是品生课,我就让大家来讨论:纸条该不该捡?首先,我模拟了两位小朋友刚才的行为,让小朋友来做个裁判,说说这样做对不对,为什么?话音刚落,教室里就像炸了锅一样沸腾了。大家各说各有理,早已忘记了是在上课。等教室里宁静下来,我说:“大家肯定都以为,这张纸条不应该捡,为什么呢?因为那不是你扔的。从表面上看来,你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假如大家都这样想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我尽量把声音压低,眼睛紧紧盯着他们。“同样的道理,假如奶奶也这样想:我烧的饭一个人吃,你吃什么?假如爸爸妈妈也这样想:我挣得钱自己花,你花什么?……”“没有吃的,没有钱花,那怎么行?”早有好事者开始急了。“对,有的时候不要一定去分清这件事该谁来做,那件事又该谁来做作为学生,有责任保持教室(校园)的干净,你们说对吗?”“对!”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 作为班主任,就是要用发现的眼光,注意学生的细节不放,加强思想教育,提高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但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就行的,或许下次他们还会犯同样的错误,到那时我还会不厌其烦地跟他们进行心与心的沟通,信任孩子们一定会改变自己的看法的。 二、故事引领知做法。 第二天的晨会课上,我针对这个问题讲了两个故事,一听说老师要讲故事,孩子们个个坐得端端正正。 故事一:有一天,有两位朋友结伴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先发现的人因为懒得弯腰,佯装没看见,绕开走了,后面的这个人没说什么,弯腰捡起了那块马蹄铁,用它在铁匠那里换来一些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了一段茫茫荒野的跋涉之后,弯腰捡起马蹄铁的人看见朋友渴得厉害,就把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丢出一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