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 罗云1 自由现金流量总论 § 1.1 自由现金流量的提出 自由现金流量〔 Free Cash Flow, FCF 〕最早是由美国西北大学拉巴波特〔 Alfred Rappaport〕、哈佛大学詹森〔Michael Jensen〕等学者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一个全新的概念。如今它在西方公司价值评估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讲,自由现金流量就是企业产生的在满足了再投资需要之后剩余的现金流量。这局部现金流量是在不影响公司持续开展的前提下可供分配给企业资本供给者的最大现金额。为自由现金流量概念的提出开思想先河的是美国学者莫迪格利尼〔Franco Modigliani〕和米勒〔Mertor Miller〕。他们〔1958〕提出的关于资本结构的 MM 理论重新诠释了企业目标是价值最大化,并非新古典经济学所述的“利润最大化〞。他们〔1961〕还首次阐述了公司价值和其他资产价值一样也取决于其未来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思想,并通过建立米勒——莫迪格利尼公司实体价值评估公式对公司整体价值〔Business Valuation〕进行评估。受益于他们的思想,西北大学的拉巴波特教授〔1986〕构建了拉巴波特价值评估模型〔Rappaport Model〕,并通过创办 ALCAR 公司将其价值评估理论付诸于实际应用。在其模型中,拉巴波特确立了五个决定公司价值的重要价值驱动因素:销售和销售增长率;边际营业利润;新增固定资产投资;新增营运资本;资本本钱。并通过这些价值驱动因素而对公司现金流入和流出进行预测。现金流入来自于企业的经营,是税后现金流量,但是在支付融资借款利息之前〔即不扣减利息费用〕。现金流出是因为增加了固定资产和营运资本投资。在扣除现金流出后的税后现金流量净值被称之为公司自由现金流量。然后通过对未来自由现金流量贴现得出目标公司价值。 〔1.1〕 〔1.2〕式中:FCF—自由现金流量 S—年销售额 g—销售额年增长率 p—销售利润率 T—所得税率 F—销售额每增长 1 元所需追加的固定资产净投资〔即固定资产投资扣除折旧〕 W—销售额每增长 1 元所需追加的营运资本投资 —t 时刻目标企业的连续价值 WACC—加权平均资本本钱 t—预测期内某一年度 TV—目标企业价值詹森教授〔1986〕那么是提出了自由现金流量理论(Free Cash Flow Theory),用来讨论公司代理本钱〔Agency Cost〕的问题。在其理论中,自由现金流量定义为企业在“满足所有以相关的资金本钱折现的净现值为正的所有工程所需资金后剩余的现金流量〞。他认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