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情况汇报 一、“非遗”基本情况 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内容丰富,项目涉及广泛。目前正式公布的非遗项目共三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民间曲艺、传统美术、传统技艺、民俗等 6 大类,共 27 个项目。经区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区级“非遗”传承人 5 人。经市级文化行政部门认定的市级“非遗”传承人 1 人。 二、“非遗”保护、传承、进展情况 始终坚持“保护第一、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进展”思想,由区文体广旅局牵头负责“非遗”保护、传承、进展工作,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拓展保护领域,着重在“非遗”宣传、传承推广、资源普查、遗产申报等方面用力,积极推动“非遗”开发利用。 (一)建立区级“非遗”专家库 2024 年,区区级“非遗”专家库成立,经过三年进展,逐步建立了一支结构合理、专业齐全的非遗保护专家队伍。充分发挥专家力量在参加讨论和制定全区非遗保护规划和相关政策文件;开展非遗咨询、评审、课题讨论、学术会议、授课等方面的作用。 2024 年开始,在专家队伍参加下,我区对全区“非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情况、生存环境、生存现状以及存在问题、保护工作的难点等,重新进行了全方位调查记录、建档,为做好“非遗”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积极开展“非遗”申报 2024 至 2024 年,在逐一摸底、考察项目和组织专家进行论证的基础上,我区完成了第二批、第三批区级“非遗”项目的评审工作,共评审八个区级项目,分别是:谢氏倒罐菜、马鞍山制漆制作技艺、金面子蒸猪头、花生制作技艺(老灶煮花生;蟠龙咸干花生)、糯米咸鹅蛋、风干鸡、醉鱼、杨记卤鹅传统制作技艺。同时启动了市级“非遗”的申报工作。2024 年成功申报市级非遗项目一个:糯米咸鹅蛋传统制作技艺。截至目前,我区列入市级“非遗”项目共有 5 项。 2024 年我区启动了第一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工作,成功认定了 9 项“非遗”项目传承人。谢氏倒灌菜制作技艺传承人谢玉蓉被评定为市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三)大力开展“非遗”宣传保护 一是充分利用非遗节等时机,通过宣传单、“两微一端”、手机报等多种形式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及“非遗”成果。2024 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期间,积极组织“非遗”直播带货、经典川剧剧目演出等系列活动,引起广泛关注和一致好评。二是拓宽宣传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