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岗实习生家访心得体会 顶岗实习生家访心得体会 星期日我们一行四个实习老师对初一的 xx 同学进行了家访,之所以选择她,是考虑到几个方面的因素,首先,这个孩子品学兼优,其次,家庭状况有些特别,父母常年在广东打工,从小和爷爷奶奶相依为命,还有就是通过他给老师的留言也表达了想让我们去的意思,所以我们选择了她,骑自行车半个小时的路程到达了目的地,到了她家她的家人都很亲切,原来他的父亲正好回家了,之后我们卧膝长谈。 在同她父亲的谈话中我了解到,父亲太期望她能成功了,以至于每次跟她打电话都是督促她的学习,“为什么只是班级前五名呢,就不能多几点时间多学习会争取考到全班第一名呢?”这是他父亲的原话,我们都能理解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心情,但是我不太赞同这种做法,在与闫桃翠父亲的交谈中,我也说出了我的想法和建议,结合亲身经受,我从十六岁就到离家千里之外的'地方去上高中,当时最渴望的就是能接到父亲的电话,而每次通话,父亲从未给我施加任何压力,聊得最多的就是各自的生活状况,比方家里又添了什么新家具,旺旺又下了几只可爱的小狗……每次都聊得不亦乐乎,那样我学习的压力就很小了,而动力却很足。这位父亲好像即刻顿悟了什么,对我的意见也表示赞同,他也意识到一味的给孩子压力,可能不会转化成动力。 具体的意见,我提出了应当多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内心,作为父亲是不是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是能否做出正确引导的关键,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有些东西学起来还是很吃力,你以为让她多挤些时间来学习,有没有考虑到光有时间没有方法的后果,学习效率会很低的,那么这样作为家长你就不应当只是让孩子多挤些时间学习,而是让孩子找到学习的方法,孩子也有提到不愿找老师请教,那么作为家长是不是应当开导她多向老师请教把握学习方法呢。 在谈话中,我一时没把握住自己的嘴,说到了留守儿童这个字眼,当时家长有些难为情,还好当时孩子没在旁边,我本意是好的,但我事先不知道这个字眼是挖苦当今社会上那些留下老小单独去外地打工的农村父母,我只是以为那只是指的这种状况下的孩子,根本不知道有挖苦意味,当时他的父亲也表现出了对孩子的亏欠,那么我的话虽然有些过了,我认为也能从侧面提示一下这位父亲,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金钱上的资助,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 到中午了,由于学校有事我们不得不谢绝他们的挽留回学校,临走时我看到孩子慈爱的奶奶,不禁格外兴奋,由于那种慈爱深深地感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