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育学绪论教育学:就是讨论教育,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学是一门社会学科,是教育学科群中的基础学科,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有用性的特点。教育学的产生和进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一) 教育学萌芽阶段 反映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著作中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首推《论语》和《学记》。(大约写于战国末年的《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教育的专门著述)。(二) 教育学的独立阶段 1632 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出版这是近代最早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三)教育学进展多样化阶段 美国有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在 1916 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中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提倡儿童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反对传统的老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四)教育学进展的深化阶段中学教育学:就是侧重讨论中学阶段的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学习讨论中学教育学的基本原则:(一)客观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客观性原则:指在学习与讨论中,必须实事求是,根据教育的原来面目加以理解,不主观臆断,以准确地把握教育的事实、本质和规律。系统性原则:指必须运用系统的、整体的观念来学习和讨论教育现象和问题。中学教育的主要讨论方法:观察法、调查法 、实验法 、 行动讨论法第一章 教育概述教育:是传递经验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教育的内涵:(一)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第一,从活动的本质来看,动物对后代的爱护.照顾和抚育是出于本能的需要,因此是一种本能的活动.第二,从活动的内容看,由于没有语言,也不具备明确的意识,动物不能够将自己的经验积累起来像同类传授,也不能将个体经验类化,变成共享的经验财宝。第三,从“教育”结果上看,动物的“教育"结果不过是小动物适应环境,独立生存并维持生命。(二)教育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三)教育是以人的培育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广义)凡是向他人传递经验,影响他人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的作用.(狭义)即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门的教职人员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系统地传递知识、技能,培育学生的思想品德,进展智力和体力,形成良好个性的教育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措施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施教的人.受教育者:指在教育过程中接受教育的人。教育措施:指在教育者用来影响受教育者或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