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口耳目》说课稿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新教材第一册汉语拼音后的第一组课文的第二课,属于象形字归类识字所要学习的 12 个字按人体器官、动物、天体和物象、植物分成四类。每个字用图文结合的方法展示汉字演变的大致过程,以便让学生理解字义,认清字形,初步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课后练习“我会连"又举了四个字例,让学生进一步感受汉字义形结合的特点.本课学会的三个生字中出现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本课教学的重点: 识记 12 个生字,会写“十、木、禾”三个字。 难点: 通过对这 12 个象形字的学习,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初步掌握象形字的学习方法,培育识字能力,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1、认识“口、耳、目、日、月、火、羊、鸟、兔、木、禾、竹”12 个生字,会写“十、木、禾"3 个字,认识“竖、撇、捺”三种新笔画。 2、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理解字意,认清字形,初步学会字理识字,培育识字能力。 3、感悟汉字的形象性,感受学习汉字的乐趣。 三、教具准备: 实物图片、象形字卡片、简化字卡片;写有课后练习和画有田字格的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本课所要学习的生字是典型的构字率非常高的象形字,因此我尝试运用字理教学法引导学生学习(字理教学就是依据汉字的构字规律和理据进行识字和析词的一种语文教学方法),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字理识字能力,为以后继续进行字理识字、自主识字打下基础。 五、教学过程: (一) 故事导入,激趣激情,图字对比,形成感知。 故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我首先讲述由 12 个象形字所编成的故事,让学生观察,知道象形字是我们的祖先在四千多年前所使用的,它和事物的图形非常象。这种古老的文字我们叫它“甲骨文”.本环节初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了解象形字的表义功能,让学生初步感知汉字的演变过程。 【老师讲故事 : (老师事先贴好古象形字。)老师指着古文字说:“不久前出土了一块“龟甲”,上面刻着许多奇怪的图案,考古学家讨论发现原来这上面讲的是一个漂亮的故事,通过故事引导学生观察并认识古象形字。】 (二)自主学习,读准字音,识记字形、了解字义。 《新课标》强调要根据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进行识字教学。中央教科所戴汝潜教授认为缺乏“规律”意识正是我国语文教育质量长期效率低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