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推手》看中西饮食文化差异龙琦摘要:饮食文化和餐桌礼仪是跨文化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际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交谈氛围。本文生成的缘由来自笔者观看李安导演指导的一部电影《推手》.《推手》围绕一个移民美国家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重点表现了传统的中国文化与美国的风土人情之间的冲突。笔者选取了影片中的老朱和玛莎在厨房备餐及朱先生一家人用餐时的若干个镜头,试着阐述中西饮食文化不同,以求管中窥豹之效用。一、引言《推手》是由台湾著名导演李安执导的反映中西文化差异的影片.影片详细刻画了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如伦理道德、思维模式、传统文化、饮食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其中最直观也最为中国观众所津津乐道的就是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也是本文主题。中西饮食文化中存在着诸多的差异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差异在给很多生活在西方的中国人和生活在中国的西方人带来很多不适的同时也给双方开启了一扇了解中西方不同饮食文化的大门,大门的里面展现的是中国饮食文化对色、香、味、营养均衡的追求和西方饮食文化对健康、营养保持的崇尚。二、中国对饮食要求“苛刻”饮食习惯和文化是密切联系的,不同的民族,由于地域、环境气候、当地风俗习惯不同,造就了不同国家,民族间的饮食文化的不同。中国的文化源于农耕和陆地文化,而传统的西方文化是海洋文化与放牧文化,明显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使两地人的生活方式径渭相庭,进而从根本上影响两者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有 170 多万年历史,分为生食、熟食、自然烹饪、科学烹饪 4个进展阶段,据统计有 6 万多种传统菜点、2 万多种工业食品.中国饮食文化突出养助益充的营卫论(素食为主,重视药膳和进补),并且讲究“色、香、味"俱全.五味调和的境界说(风味鲜亮,适口者珍,有“舌头菜"之誉),奇正互变的烹调法(厨规为本,灵活变通),畅神怡情的美食观(文质彬彬,寓教于食)等 4 大属性,有着不同于海外各国饮食文化的天生丽质。中国的饮食文化除了讲究菜肴的色彩搭配要明媚如画外,还要搭配用餐的氛围产生的一种情趣,它是中华民族的个性与传统,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礼仪的凸现方式。[1]脱胎于西方文化的西方饮食文化,它既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同时又能反映出西方文化的特点.理性、法律规范、搭配简单、追求营养以及注重分别的西方饮食文化是和理性、以个人为社会本位的西方文化相通融的。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西方饮食并不像中国饮食文化那样刻意追求色、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