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及其应用》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基因工程的概念、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及其操作过程。能力目标培育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德育目标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讨论方法。【教学重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操作的工具,基本步骤及其应用。【教学难点】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基因工程的应用及其安全性。【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提问:各种生物间的性状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 引导:生物体的不同性状是通过基因特异性表达而形成的.列举:几种生物的不同性状:够吐出丝;豆科植物的根瘤菌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青霉菌能产生对人类有用的抗生素——青霉素.提问:人类能不能改造性状?能不能使本身没有某个性状的生物具有某个特定性状呢?引导:让禾本科植物能够固定空气中的氮气;能否让细菌“吐出"蚕丝;让微生物生产出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宝贵的药物.(这种设想能实现吗?)定向改造生物的新技术--基因工程。二、师生互动(1)基因工程的原理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P102 页第二段,通过提问的方式指导学生找出概念中的关键词语,并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概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最后归纳列表,便于学生的记忆。概念:在生物体外,通过对 DNA 分子进行人工“剪切"和“拼接”,对生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重新组合,然后导入受体细胞进行无性繁殖,使重组基因在受体细胞内表达,产生出所需要的基因产物.(2)基因操作的工具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抗虫棉培育过程示意图,同时提出讨论问题,进行分组讨论,最后沟通讨论结果,老师进行归纳总结。思考:在以上的基因工程培育的过程中,关键步骤或难点是什么?引导:关键步骤的完成过程中都要用到基因操作工具,并使学生形象地记忆“工具”的作用.A 基因的剪刀——限制性内切酶(简称限制酶)。通过演示多媒体动画,将限制酶的作用过程进行动态演示,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内容。 ① 存在:主要是存在于微生物细胞中.② 特性: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 DNA 分子.③ 作用结果:得到具有黏性末端或平末端的 DNA片段,如大肠杆菌中的 EcoR I,能够专一识别 GAATTC 的序列,并在 G 和 A 之间将这段序列切开。B 基因的针线--DNA 连接酶从 DNA 的结构入手,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连接酶的连接部位,利用形象的比方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DNA 连接酶的作用是在 DNA 分子的连接过程中,黏合脱氧核糖和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