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甲烷、天然气特别警示极易燃气体。理化特性无色、无臭、无味气体。微溶于水,溶于醇、乙醚等有机溶剂。分子量16。04,熔点—182。5℃,沸点—161.5℃,气体密度 0.7163g/L,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0。6,相对密度(水=1)0.42(—164℃),临界压力 4.59MPa,临界温度—82。6℃,饱和蒸气压 53.32kPa(-168。8℃),爆炸极限 5。0%~16%(体积比),自燃温度 537℃,最小点火能 0.28mJ,最大爆炸压力 0。717MPa。主要用途:主要用作燃料和用于炭黑、氢、乙炔、甲醛等的制造.应急处置原则【急救措施】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奇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皮肤接触:假如发生冻伤: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 38~42℃的温水中复温。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如有不适感,就医.【灭火方法】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泡沫、二氧化碳、干粉。【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应急处理人员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作业时使用的所有设备应接地.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可能翻转容器,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喷雾状水抑制蒸气或改变蒸气云流向,避开水流接触泄漏物。禁止用水直接冲击泄漏物或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作为一项紧急预防措施,泄漏隔离距离至少为 100m。假如为大量泄漏,下风向的初始疏散距离应至少为 80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