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创建实体关系图 (1) 在需求收集的过程中,要求客户列出应用软件或业务过程涉及到的”事物”,将其演化成数据对象; (2) 一次考虑一个对象,分析员和客户定义这个对象和其他对象之间是否存在连接; (3) 假如存在连接,应创建一个或多个关系; (4) 对每一个关系,确定其关联类型; (5) 重复步骤(2)到步骤(4),直到定义了所有关系. (6) 定义每个实体的属性; (7) 形式化并复审实体关系图; (8) 重复步骤(1)到(7),直到数据建模完成。举例分析: * 实体:学生、课程、成绩。 * 实体属性定义: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入学年月 课程: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课程学分、课程描述 成绩:学号、课程编号、分数、考核日期 * 实体关系图: 首先分析”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用户要求,找出该系统应该包括的实体.显然,学生、课程和成绩都是系统的实体,并且可以初步定义它们的属性(见上)。教务人员虽然是系统的用户,但其信息与系统处理无关,因此不用作为实体。那么,学生的选课信息是否需要成为实体呢?由于成绩信息包含了选课信息,因此选课信息不用单独记录.最终,确定系统的实体是学生、课程和成绩。 接着,我们分析这些实体之间的关联关系。从实际情况得知,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也可以有多个学生选修,但每个学生选一门课程必须有一个成绩。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到如图所示的实体关系图。3。3。3.2 创建数据流模型 通常,数据流图是分层绘制的,整个过程反映了自顶向下进行功能分解和细化的分析过程。顶层(也称第 0 层)DFD 用于表示系统的开发范围,以及该系统与周围环境的数据交换关系;最底层 DFD 代表了那些不可进一步分解的”原子加工”;中间层 DFD 是对上一层父图的细化,其中的每一个加工可以继续细化,中间层次的多少由系统的复杂程度决定. (1) 第 0 层 DFD 将整个系统表示成一个加工; (2) 确定并标记主要的输入和输出; (3) 分离出下一层中的加工、数据对象和存储,并对其进行细化,一次细化一个加工; (4) 标记所有加工和箭头; (5) 重复步骤(3)和(4),直到所有的加工只执行一个简单的操作,可以很容易地用程序实现。举例分析:* 第 0 层 DFD 图教务人员维护学生信息和课程信息,并登录学生的选课成绩;学生查询自己的成绩单。* 第 1 层 DFD 图对第 0 层 DFD 图中的一个加工”学生成绩管理"进行展开。* 第 2 层 DFD 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