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教案彬县新民中学胡元平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鉴赏哲学家深邃的思想.教学设想:1、教学重点和难点:捕捉关键信息和对文中深邃思想的理解。 2、安排两教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板书课题。帕斯卡尔是法国 17 世纪有一位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他的思想深受另一位法国启蒙思想家和文学家蒙田的影响.蒙田认为思想很难保留和捕捉,因为人的记忆能力差,念头过多,要捕捉到有价值的思想全靠运气。于是帕斯卡尔追随蒙田《随笔录》的方式,记录下偶然闪现出的思想,并保持原貌,这就是《思想录》.这些零星无序的思想比逻辑演绎的思想更加真实、细致,是一种智慧而不是胡思乱想.今日我们就来读一读《思想录》中有关思想价值的一个段落,来体会其思想的光辉.二、仔细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三、师生共同讨论下列问题:① 文章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第一段: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即:人之伟大源于他拥有思想.② 作者以“苇草”为喻说明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方?形象写出人的渺小、脆弱,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堪一击。这样比方是为了衬托出思想的力量思想使渺小的人变得高贵和有尊严。宇宙的浩大,能毁灭脆弱渺小的人;人却因为思想,可以概括宇宙,这就是人在宇宙中的全部尊严.③ 为什么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怎样理解“这就是道德的原则”?作者把思想看作人之所以为人及人超出其他万物的标志。因为人是高于自然的,在自然界中人有着绝对的优势,它的优势表现在精神上、思想上,思想可以超越自然,超越物质,可以通向无限,这使得人在自然中有了尊严,有了主宰世界的能力,所以说:“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提高自己",要“努力好好地思想”,这就是我们存在于世界的意义,也是人在自然中的崇高使命。这里作者把这一使命上升到道德层面,换言之,人若不努力思考,就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即丧失了人之为人的起码条件。三、总结:“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这一著名比方,不仅确立了思想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蕴含了帕斯卡尔对于能思想的人生的自尊与激情。帕斯卡尔认为只有同时看到人的崇高使命和人的软弱无力才能看到真理。他在《思想录》中,反复论述: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所以认识自己至少是认识人的一部分,伟大与卑微的统一,高贵与贫贱的统一,幸福与不幸的统一.我们对自己越是认识得越深刻就越接近于一个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