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炎心电图表现新、老三大特点心包炎的心电图表现,传统概念是广泛 ST-T 改变,T 波低平、等电位、双向或倒置,同时可有 QRS 波群低电压及窦性心动过速三大特点。近来讨论发现心脏电交替,V6 导联 ST 段抬高与 T 波比值,PR 段偏移是心包炎心电图表现新的三大特点,尤其是 aVR 导联 PR 段水平抬高是心包炎特征性表现,具有较高诊断价值.1 心脏电交替心包炎出现电交替多为两个或以上波段同时出现交替称为心电全交替现象(Total electrical alternans)。多见于胸前导联,尤以双极胸导联(Lewis 导联,图 1)更易显示,故当疑有心包积液时,宜及时描记 Lewis 导联,其全心电交替检出率较高,对推断心包积液具有重要价值。心包积液者是否出现心脏电交替与病因关系不大,主要取决于心包积液量,心包腔内压力,积液粘稠度和心率,一般认为积液量多,心包腔内压大,粘稠度高和心率快者易出现心脏完全性电交替。图 1 Lewis lead ECG 女性,60 岁,肺癌并发癌性心包炎ECG 示 P—QRS-T 同步电交替注:Lewis 导联(S5 导联):正极:胸骨右缘第五肋间 负极:胸骨切凹稍下方2 STV6/TV6 比值的意义临床上急性心包炎常以听到心包摩擦音和/或有心包积液而作出诊断,约 90%的患者可有心电图异常,其中以 ST 段抬高及 PR 段偏移较为特异。急性心包炎症累及心外膜下浅层心肌引起心外膜下心肌炎(subepicardial myocarditis),并产生损伤电流,导致心室肌复极异常,在心电图上表现为广泛 ST 段偏移及 T 波改变。其 ST 向量几乎与 QRS 波电轴平行朝向心尖,亦即朝向左下和向前,故除 aVR、V1 导联(有时 V2 或 aVL)ST 段压低外,其余导联如Ⅰ、Ⅱ、aVF 及 V2~V6 导联抬高,由于额面ST 向量指向Ⅱ导联,故Ⅱ导联抬高最明显而Ⅲ导联 ST 段接近等电位线。监于心包炎时深层心肌无损伤,故不出现病理性 Q 波,且无对应性 ST 段改变.急性心包炎时广泛导联 ST 段多呈凹面对上抬高需与早期复极综合症鉴别。早期复极综合症(benign early repolarization,BER)是一种正常心电图变异,近来亦有病例报道.BER 常见于年轻男性,尤其是黑种人,心电图表现亦呈 ST 段凹面对上抬高,易于急性心包炎混淆.但 BER 时 ST 段抬高常局限于胸前导联,运动后抬高的 ST 段可回到等电位线,无急性心包炎时 ST 段抬高的演变过程,J 点抬高超显及 T 波显著直立.近来 Marinella 等讨论发现 STV6 /TV6 比值有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