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合力、质量的定量关系[实验原理]1、控制变量法:⑴保持m一定时,改变物体受力F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讨论a与F关系⑵保持F一定时,改变物体质量m测出加速度a,用图像法讨论a与m关系2、物理量的测量:(1)小车质量的测量:天平(2)合外力的测量:小车受四个力,重力、支持力、摩擦力、绳子的拉力。重力和支持力相互抵消,物体的合外力就等于绳子的拉力减去摩擦力.小车所受的合外力不是钩码的重力。为使合外力等于钩码的重力,必须:①平衡摩擦力:平衡摩擦力时不要挂小桶,应连着纸带且通过打点记时器的限位孔,将长木板倾斜一定角度,此时物体在斜面上受到的合外力为0。做实验时肯定无法这么准确,我们只要把木板倾斜到物体在斜面上大致能够匀速下滑(可以根据纸带上的点来推断),这就说明此时物体合外力为0,摩擦力被重力的沿斜面对下的分力(下滑力)给抵消了。由于小车的重力G、支持力N、摩擦力f相互抵消,那小车实验中受到的合外力就是绳子的拉力了。 点拨:整个实验平衡了摩擦力后,不管以后是改变托盘和砝码的质量,还是改变小车及砝码的质量,都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②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砂和小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时,可近似认为绳子的拉力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推导:实际上m/g=(m+m/)a,F=ma,得F=mm/g/(m+m/);理论上F=m/g,只有当m/<<m时,才能认为绳子的拉力不等于沙和小桶的重力。点拨:平衡摩擦力后,每次实验必须在满足小车和所加砝码的总质量远大于砝码和托盘的总质量的条件下进行。只有如此,砝码和托盘的总重力才可视为与小车受到的拉力相等。在画图像时,随着勾码重量的增加或者小车质量的倒数增加时,实际描绘的图线与理论图线不重合,会向下弯折。(3)加速度的测量:①若v0 = 0 ,由x = v0 t + a t2 /2 得:a = 2 x / t2 , 刻度尺测量x,秒表测量t ②根据纸带上打出的点来测量加速度,由逐差法求加速度.③可以只测量加速度的比值 a1/a2 = x1/x2,探究a1/a2 = F1/F2,a1/a2 = m2/m1.[实验器材]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细线和小桶、天平、砝码、钩码(或槽码)、打点计时器、学生电源、纸带、刻度尺[实验步骤]⑴用天平测出小车和小桶的质量m和m/把数值记录下来。⑵按下图实验装置把实验器材安装好,使长木板有滑轮的一端伸出桌面⑶在长木板不带定滑轮的一端下面垫一小木块,通过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