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室操作标准一、血液透析静脉留置导管连接操作标准一、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戴手套(5)二、病人准备平卧,露出静脉导管(5)三、操作步骤(24)①准备碘伏消毒棉签和医用垃圾袋。2②打开静脉导管外层敷料。2③患者平卧,将无菌治疗巾垫于静脉导管下。2④取下静脉导管内层敷料,将导管放于无菌治疗巾上。2⑤分别消毒导管和导管夹子,放于无菌治疗巾内。3⑥先检查导管夹子处于夹闭状态,再取下导管肝素帽。2⑦分别消毒导管接头。2⑧用注射器回抽导管内封管肝素,推注在纱布上检查是否有凝血块,回抽量为动、静脉管各2ml左右。3如果导管回血流不畅时,认真查找原因,严禁使用注射器用力推注导管腔。2⑨根据医嘱从导管静脉端推注首剂量肝素(使用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应根据医嘱上机前静脉一次性注射),连接体外循环。2⑩医疗污物放于医疗垃圾桶中2。洗手、记录。四、理论20(1)8预防感染因尿毒症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感染,尤其是置管患者。当操作时管帽启封后,管腔就直接与外界相通,如操作不当,细菌直接进入血液,极易引起菌血症,败血症等。因此,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每次血透前后,在动、静脉管端用0.5%碘伏以管端为中心螺旋形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皮肤消毒以双腔管壁为中心,用0.5%碘伏作螺旋形消毒,直径>5cm,然后用红霉素软膏或百多邦涂于管壁周围皮肤,以防感染,最后用无菌纱布覆盖、固定。另外,帽盖拧下后浸于盛有75%乙醇50ml的无菌容器内备用。(2)7防止脱管将无菌纱布块剪开2/3,紧贴于导管根部,再予胶布交叉贴紧、固定,然后再用一块无菌纱布固定覆盖,胶布固定。加强对患者的宣教工作,使其了解置管的重要性,尽量减少颈部活动范围,以防脱管。一旦发生脱管,立即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并立即通知医师、护士进行紧急处理。1(3)7防止堵管血透结束后,用生理盐水注入双腔导管内,冲净残余血液,然后用1250u肝素钠(2ml)加生理盐水第1页共6页1.6ml分别注入双腔导管,用夹子夹紧管帽拧紧,再用无菌纱布包扎固定。下次血透前必须抽出上次注入双腔导管内的肝素液,以防肝素量过多,发生出血现象,再用生理盐水回抽管腔,观察有无凝血块二、内瘘穿刺一、护士准备衣帽整齐,洗手,戴口罩,戴手套(5)二、病人准备平卧,露出动静脉内瘘肢体(5)三、操作步骤(30)1血管选择选择相对较直而又富有弹性的血管段穿刺,避开关节和静脉瓣,太小的血管不宜穿刺。22穿刺点选择6(1)动脉穿刺点应至少离开吻合口2cm(最好5cm)以上,并且要求该段血管有较强的震颤感2(2)静脉穿刺点最好勿与动脉穿刺在同一血管上;2(3)动脉穿刺针应逆血流方向穿刺,静脉穿刺针顺血流方向,目的是减少再循环,穿刺点距上次进针点至少1cm。23进针方法内瘘血管管壁较厚,进针角度应在30°~40°。穿刺前(1)先用食指指腹仔细探明血管走向、深浅及管壁厚度,消毒皮肤,扎上止血带,止血带松紧根据内瘘压力而定;2(2)左手拇指压住内瘘血管,并向后绷皮肤,使其固定,皮肤松驰者,同时用左手食指和右手中指分别绷紧血管两侧皮肤,使血管不易滚动,一般从血管右侧进入;①检查血管通路:有无红肿,渗血。2②选择穿刺点后,用碘伏消毒穿刺部位。2③根据血管的粗细和血流量要求等选择穿刺针。2④采用阶梯式、钮扣式等方法,以合适的角度穿刺血管。先穿刺静脉,再穿刺动脉,动脉端穿刺点距动静脉内瘘口3cm以上、动静脉穿刺点的距离10cm以上为宜,固定穿刺针。根据医嘱推注首剂量肝素.2(3)血管壁硬者,从血管上方进针,且角度宜大,针头斜面已进入血管再平行进针少许。2(4)穿刺失败时,不宜在同一部位反复穿刺,再穿刺时,一定要压迫穿刺失败部位,避开2血肿,选同一血管时,静脉穿刺点要选近心端再作穿刺。24固定8(1)先用一条胶布固定针柄,皮肤松驰者要用胶布作“y”字固定,以防针头滑脱,2(2)再用另一条胶布将穿刺针针管固定,防针头摆动,注意两条胶布要平衡,这样既起固定第2页共6页作用又美观,2(3)用无菌纱布覆盖穿刺点并固定。2(4)透析过程遇血流不足时,先停血泵,用手指触摸是否有针尖斜面贴于血管壁,如有应将斜面转向下或向侧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