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下部结构事故分析及防治措施作者:彭永华来源:《中国房地产业·下半月》2024 年第 03 期 【摘要】桥梁是道路路线遇到江河湖泊、山谷深沟及其他线路(公路或铁路)等障碍时,为保证道路连续性而专门建造的人工构造物,其作用既要保证桥面交通的运行,又要保证桥下流水的宣泄、船只的通航或车辆的通行,桥梁下部结构作为整体结构的直接承载体,对桥梁的施工安全和运营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探析了桥梁下部结构常见事故及防治措施,希望对提高桥梁下部结构安全性起到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桥梁;下部结构;事故分析;防治措施 引言: 路桥作为交通运输的咽喉,在需要快速机动的现代社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桥梁事业的稳定进展不紧关系到国家交通事业的进展,而且对我国经济、国防建设都有重大的影响。桥梁下部结构病害一直是桥梁建设与运营的巨大障碍,做好桥梁下部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寻求科学合理的预防和治理措施对桥梁进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1、下部结构病害原因分析 桥梁下部结构作为整体结构的直接承载体,其主要病害形式有: 1。1 支座 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结构部件,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的反力和变形(位移和转角)可靠的传递给桥梁下部结构,从而使结构的实际受力情况与计算的理论图式相符合。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施工、材料老化及产品自身等原因,容易发生以下几种病害: ⑴ 支座受力面不平整,使用过程中受力不均匀;⑵支座表面存在裂纹;⑶橡胶支座出现老化、变质现象,导致梁跨丧失自由伸缩功能;⑷支座与钢板焊缝质量不合格,产生开裂;⑸填充砂浆强度不够或受力不均匀导致裂缝;⑹ 支座垫石混凝土压碎、开裂和脱落。 1.2 盖梁 盖梁作为排架在墩柱顶部的横梁,其作用主要是支承、分部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其常见病害形式主要有:防震挡块开裂,梁体混凝土脱落,构件开裂、露筋等. ⑴ 防震挡块开裂 为防止梁体横向位移,盖梁两侧均设有防震挡块,由于施工尺寸不法律规范,导致梁体与抗震挡块空间有限,从而在架梁时和运营过程中梁体将挡块挤压开裂. ⑵ 混凝土脱落 由于施工不法律规范或后期养护不到位,桥梁伸缩缝和桥面连续缝处容易发生漏水,流水进入盖梁后,干湿循环引起混凝土冻融破坏导致钢筋锈胀,尤其是简支梁板桥,其渗水比高达30%。 ⑶ 构件开裂、露筋 随着重载交通量的日益增加,当盖梁承受的竖向荷载超过自身允许值时,就会导致盖梁产生裂缝,假如桥面有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