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年级学生纪律性的培育纪律就是规则,是指要求人们遵守已确定了的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自己职责的一种行为法律规范,是用来约束人们行为的规章、制度和守则的总称。人类的天性只能够就有对纪律的敬畏,“纪律是军人的生命”是军人的信仰,古语有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因此,任何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军队都有维护自己利益的纪律,一个集体也不能例外.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为培育出来的合格公民,就必须把学生纪律性培育放在重要位置。假如我们的学校培育出来的每个人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那么学习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就将失去了正常的秩序,学校的其它工作便失去了实际的意义。一、三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自控力不强。三年级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一个转折期,这一时期的学生自控力不强,但同时又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所以,对于纪律,他们有时会遵守、有时又会视而不见。人们把三四年级的学生年龄比方成“暴徒年龄”,他们的行为极易出现偏差,行为习惯进展水平较低,这个年龄的学生处在贪玩的高峰,好动、惹事,也常常受到家长的斥责。意志薄弱。小学三年级是意志进展的关键期。由于这个阶段学习活动的巨大变化,不少学生的学习方式不能适应新的学习任务的要求,使他们在学习中碰到许多困难,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假如这些困难产生累积效应,学生便会受到严重的心理创伤,他们会偏向于悲观地评价自己的能力,降低对自己的期望,产生畏难情绪。当这种情绪泛化时,学生的注意力就受到影响,学生从事各种活动时、遇到困难时就会倾向于放弃完成任务。多动症.有调查发现,儿童多动症、不良习惯和品性障碍在小学三年级表现最为突出.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水平一般为 20-30 分钟。由于这个时期学习活动的特点,有些老师忽视了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对于学生的注意力提出过高的要求,超出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的水平,这样,学生会在课堂上出现注意力分散的行为,如走神、做小动作、看小人书、开小会等等。当发现这些行为时,有些老师不分青红皂白,粗暴呵斥,使学生坐立不安,一些逆反心比较强的学生便开始与老师唱反调,故意破坏老师的课堂秩序。逆反。逆反是坚持一种与他人愿望、意见相违反的心理状态。逆反心理实际上是个体独立性进展的一种表现。小学三年级的学生虽然其认知能力有所进展,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他们常会支持一些表面的事实或依据坚持自己的想法或行为是正确的,还会出现晕轮效应,认为某一个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