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第一中学 张应龙【关 键 词】主体性;课堂教学;数学;学生【正文】今年起,湖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而所有改革的焦点,不外乎如何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制造能力.各项改革措施中所强调的又不外乎更大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个性化的教育。然而,这一项项改革的结果并不十分理想。有学者指出“多年来我国各级各类学校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改革工作,但成效并不大,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至今仍统治着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课堂”。 其实,只要我们翻开几千年的中外教育史,便不难发现,所有这些改革建议只能说是旧话重提,实在不是什么新东西。在西方,早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教学法便是运用对话,列举出机智巧妙的问题进行教学,其目的不是传授知识,而是探究新知;古罗马的昆体良所提倡的修辞学方法,则强调老师要乐于提问,乐于回答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学方法,则提倡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在欢乐中轻松地学习,既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又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进展;到近代,美国有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问题教学法,强调从做中学;罗杰斯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布鲁纳的发现法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所有这些,无一不是突出了学生的个性进展, 无一不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在我国,古代便有大教育家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早在汉代的王充,便极力反对“信师是古”,他批判死记硬背的教学为“即徒诵读,读诗讽术,虽千篇以上,鹦鹉能言之类也",主张“极问",以“订其真伪,辩其虚实";到了魏晋时期,以嵇康为代表,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教育思想。我国近现代的教育家更加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如陶行知,晏阳初,蔡元培……都围绕“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出过深刻的见解。一、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教学基本原则。1、深刻性原则深刻性原则是指学生在参加数学教学活动中,数学思维活动的开展不是停留在表层上的,而是进入深层次的.在数学教学中还要注意以下两点:(1)不要搞成形式上轰轰烈烈的一问一答式的简单提问,要立足于把学生的思维活动展开,并辅之以必要的讨论和总结,同时加以正确的引导;(2)要把数学教学看成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在活动中不仅要让学生参加数学知识、数学活动经验的学习,更要鼓舞他们积极独立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2、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指在数学教学中应制造机会让每一位学生参加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即要求全体学生参加数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