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育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昌河实验小学 江任清 谈到集体荣誉感,它是什么呢?依我个人所见,它是一种关怀、一种热爱的体现,对集体的热爱,对身边的人关怀,这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是激发人们奋发上进的精神力量!小学生年龄尚小,对集体荣誉感这个概念理解的并不是很深透,加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有家人护着、宠着,因此他们有的逐渐养成了“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有的缺乏“集体"的概念,更谈不上集体荣誉,在班集体中,甚至出现为个人小事闹意见、打架、骂人等危害集体利益的行为,这些都是缺乏集体荣誉感的表现。相反,学生有了集体荣誉感,就会热爱自己的班集体,表现出一种主人翁的强烈的责任感,不断进取,产生积极向上的强烈愿望,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一股合力,从而使班集体更具凝聚力和竞争力.因此,在班集体建设中必须特别重视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的培育,这是事关工作成败的关键.班主任必须注重通过集体来影响每一个人的思想,用集体的舆论、集体的作用和集体意识形成强大的教育力量,促使班级进步、人人向上,使学生健康成长,为今后适应社会的进展奠定基础。一、 因势利导,激发学生情感,形成集体意识.由于年龄的关系,小学生对集体的概念是比较模糊的,尤其是中低年级的学生对于班级、学校、国家等大集体的概念更加难以理解和体会。所以,班主任必须使学生从小形成集体意识。1、循循善诱,渗透集体意识.小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第一个接触的就是班主任。因此,开学的第一堂班会课对于放松了一个假期的学生来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事先作好充分的准备,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通过声情并茂的讲解与启发,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班级、学校乃至国家产生喜爱之情,使他们认识到能成为这个学校、这个班级的一员而感到自豪。2、言传身教,树立集体观念。“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不仅是文化知识的传授者,而且是学生生活的指导者和道德法律规范的引导者,更是学生的模范。班主任既要因时制宜,通过讲故事、讲新闻、举实例等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关怀集体,更要做到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榜样。在工作上,应该时刻以集体利益为重,发扬克己奉公的无私奉献精神;在学习上,要求自己终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智能和技能;在为人处事方面,“言必行,行必果。” 使每一个成员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树立起集体观念。二、 慧眼独具,展示学生才华,争创集体荣誉.学生素养的培育、个性的进展、潜力的挖掘、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