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育谢乐芳现在家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总是百般呵护,例如:当孩子想帮助大人洗洗手帕时,成人会说“不用了,你会弄湿衣服的”成人的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大大限制了孩子能力的进展。家长对独生子女的过度爱护,使之成了温室里的花朵,禁不起风吹雨打。在家长无微不至地“保护”下,孩子的自理能力越来越差,不会扫地,不会穿衣,不会系鞋带……而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育是在学前期,2~4 岁是儿童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生活习惯初步养成的关键期.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要培育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能否学会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我们对完成此项任务的困难和可能性进行了分析。一、幼儿生活自理能力较弱原因分析 第一、怕麻烦,嫌孩子动作慢,或吃得脏。第二、认为孩子小、能力差,以后学习也不晚。 第三、家长过度爱护,许多应该孩子自己去做的事,家长习惯包办代替.在家长眼中,孩子最好的教育是保护、灌输、训教,具体表现于对孩子的冷暖饥饱、人身安全等方面的过度保护。不可否认,安全第一,孩子的生命安全就是一切.但是,原来可以自由自在地玩滑滑梯却非要在成人的搀扶下慢上慢下.其实,孩子们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才能成长,并在实践中逐步学会应付危险的能力.但是,假如成人整天对孩子说,这个要小心,那个也要小心,不能做这个,不能做那个。原来,自理能力的形成及成长都是在锻炼中磨练出来的。在这种种限制保护下的小孩子又何来机会锻炼呢?因此,成人的过分保护给孩子自理能力的培育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二、培育幼儿自理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幼儿是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培育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通过幼儿的学习参加、训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有利于他们动作的进展。幼儿又是能力培育的最佳期,良好的生活能力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就是要学会独立用勺吃饭,拿杯子喝水,会洗手,会穿脱简单的衣裤等,然而刚开始时孩子不会穿衣服,袖子伸不进,钮扣扣不好,在家里都由成人帮助.上幼儿园该自己学着穿了,钮扣洞对不齐,硬是对上一遍,二遍,直到对齐,裤子拉不上,硬是哎哟,哎哟用力拉,直到穿上为止.在孩子学习自理能力技能过程中,老师给予适当的鼓舞,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在提高能力的同时,也培育了勇于面对困难,敢于克服困难,去争取成功的抗挫能力及独立做事,有始有终的好习惯。这种坚强、独立、自信,正是适应未来社会的高素养人才的良好个性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