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木版年画艺术的题材及意义 摘要:木版年画作为中国独有的艺术样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本文从艺术设计思想的角度浅谈木版年画的题材类型、象征意义的进展转变,并通过与木版年画的社会现状进行对比,阐述对传统艺术的保护的思考. 关键词:木版年画;题材;意义 一、随着社会风俗演变而产生的民间年画 年画是个笼统的称谓,不论木版年画还是手绘年画都可叫做年画.年画源自门神画,而门神画着从桃符演变而来。古人以为鬼魅妖魔最怕桃树。于是悬挂画有神像 虎图的桃木驱鬼辟邪.汉代王充《论衡》《订鬼》篇引古籍《山海经》记载了这一习俗的由来“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万鬼;恶害之鬼,执一苇索而以食虎。于是黄帝乃作礼,时以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有形,故执以食虎.”汉代应勋的《风俗演义》中也写到此二神.自汉代,神话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已从桃符移到纸上,桃符演变为春联,而门神画成为后世年画之滥觞。 二、随着印刷术的进步而进展的木版年画 年画的进展与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印刷术有着直接的关系。公元八世纪左右发明的雕版印刷术,使书籍大批量生产从而在促进了文化沟通进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商业经济放展。这不仅为木版年画的进展提供了技术基础,而且间接的扩展了木版年画的题材和市场。 木版年画可能出现于唐普及于宋。唐代已有木板印画作品出现。如∶1900 年敦煌莫高窟发现的唐咸通九年(868)的一卷《金刚经》其卷首画《释迦牟尼说法图》;1944 年成都出土的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刊行的佛教版画《陀罗尼咒本》。宋代木版年画已十分普及,北宋时出现了彩版套印。如:温州皇岙石塔发现的北宋套色木刻版画《蚕母》.南宋时期的《四美图》《义勇武安王位》《东方朔盗桃图》等,这几幅年画在内容、形式上都具备了木版年画的特点,可以说是最早木版年画的实物了。 三、木版年画传统题材及象征意义 木版年画是百姓用来美化环境、反映社会生活现状、表达思想感情和心理愿望的最为普及的艺术样式。又因历史悠久、地域风俗差距,其题材内容丰富、文化内涵深厚、传统韵味强烈,并有明显的象征意义。 木版年画的传统题材常见的有门神、神像、吉祥图案、故事传说等类型. 门神:主要有神荼、郁垒、秦琼、尉迟恭、钟馗、关公、马超等。门神有分“文武”两种,文的多为“天官赐福",武的多为秦叔宝与尉迟敬德等。此题材反映了普通百姓驱灾辟邪,保平安的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