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是一项危险性的工作,又是一项人为控制的生产手段。在大量的露天爆破事故中,爆破飞石事故的频率最高,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同时,爆破飞石事故也是最难预测与控制的爆破危害效应,给爆破环境与人员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在众多的爆破飞石事故中不泛包含某些不太为人们所了解的偶然因素.当两个以上偶然因素联系在一起并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时,将这种联系称为事故链。该文结合有关工程案例,从自然、技术、人为三个方面分析了产生爆破飞石的机理、引发事故的成因及相关偶然因素的内在联系,提出了偶然因素事故链模型的分析方法。在国内首次提 出爆轰产物气体的高压喷射效应、炸药爆轰的聚能效应及爆破人员的心理素养等偶然因素对引发爆破飞石安全事故的影响,并对事故的偶然性与预防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产生爆破飞石的机理 根据现代爆破理论[1[2]],炸药的爆炸过程是爆轰波在炸药中的高速传播,对于工业炸药的爆速可达 2500 至 7000m/s。其前阵面是带冲击波的化学反映区,具有很高的温度梯度与压力梯度。当炸药在岩体内起爆后,爆轰冲击波首先作 用于周围岩石,使近区岩石激烈振动、破裂、变形后衰减为岩石应力波。紧随其后的高温高压爆轰产物气体的膨胀作功,挤压已被破裂岩石作径向位移,进一步加剧岩石的破裂,并使破裂岩体向自由面方向隆起,产生鼓包运动及随后的岩石抛掷。其剩余能量又转化为空气冲击波. 由于上述爆破机理非常复杂,目前已被确认的影响因素至少在 30 种以上。这些因素可归类为岩石参数、炸药参数与装药参数。 岩石参数包括岩石密度,抗压、抗拉、抗剪强度,弹性摸量、剪切模量、泊桑比及层理、节理走向,发育程度与软弱夹层,地形特征等。 炸药参数包括密度、爆速、爆压、爆热、猛度及化学组成、质量稳定性与抗水性能等 装药参数是根据岩石参数、炸药参数与工程目的确定的技术参数,包括爆破作用指数单位装药量、最小抵抗线、堵塞长度、装药量、装药结构及药包间距、排距与起爆的顺序间隔与网路等。 根据爆破漏斗理论,上述众多参数之间的最本质联系就是装药量与最小抵抗线的平衡当装药量过大或爆破抵抗线过小,就可使被抛起的岩石获得过大的能量与初速,使爆破漏斗内的岩石碎块飞射出预侧的范围,造成爆破飞石的安全事故对装药过程中因各种原因发生意外的提前爆炸的早爆事故,由于是在仍未达到装药量与抵抗线平衡时爆炸,往往会产生大量飞石与强大的空气冲击波,对爆破作业人员与周围环境、人员造成重大损害。 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