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社交礼仪课程的教学创新 作者:刘薇 www.wybylw.com 毕业论文 2024-2—20 6:26:23 【摘 要】 在高职开设社交礼仪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法律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笔者根据近年来教授“社交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经验,提炼出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习惯养成相结合的“四结合”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事实证明在《社交礼仪》课程教学中运用该实践教学模式,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关键词】 高职 礼仪课程 实践教学模式 四个结合礼仪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高职开设礼仪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日常交往的基本礼仪法律规范,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和水平,礼貌得体地与人交往,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弊端: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也显得陈旧与落后,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不利于学生个性的进展和制造型人才的脱颖而出.因此,必须改进传统教学,创新实践教学.我们通过实践教学的反复实施和操作,提炼出了高职礼仪课程“四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礼仪素养和交际能力,培育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通识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礼仪素养是个人在社会交往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素养,而职业素养又是个人专业素养的重要考察标准,礼仪常识教育是基础,专业礼仪教育是中心,因此将通识性礼仪教育与职业性礼仪教育相结合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礼仪教育应根据不同专业性质和职业特征进行差别设置,这种差别不仅指内容上的差别,还应该包括课时、教学计划安排,特别是实训项目设计上的差别.如文秘、公关、旅游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必修课的范畴;市场营销、财会、国际贸易等专业的礼仪课程应体现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范畴;而对于理工科专业,如计算机、应用电子、汽车维修等专业,礼仪课程应由公共基础课和就业培训的内容组成.要针对不同的专业设计相应的实训项目,更好地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培育,使其学有所用、学有所长。2知识讲授与实践训练相结合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育应用性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更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育。礼仪课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