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与效率现行企业绩效工资制度问题及对策学院:经济学院班级:B1301学号:18姓名:姚梦洁现行企业绩效工资制度问题及对策我党在十六大和第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将人事制度改革与事业单位收入分配改革相结合,全面推行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现行企业职工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从 2024 年 7 月起实施,主要目的是为了能够将岗位绩效和分类管理引入事业单位,建立符合其特点的收入分配制度,并提出从 2024 年起,所有事业单位全面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但是推行过程不尽如人意,并没有能够调动事业单位职工的积极性,收入分配领域依旧问题重重。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有的单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员工工资,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还是有很多的单位变成了变相的平均主义,或者是工资没有激励效果。1。现行企业绩效工资制度存在的问题1.1 绩效工资考核制度推广缺乏沟通绩效工资改革对于事业单位职工而言是一个新话题,需要进一步的宣传动员来使大家认知和接受这一概念.许多事业单位虽然匆匆实施了绩效工资,但职工满意度不高,对于绩效指导和绩效考核的结果,大家很难认同,更多的体现出一种排斥。深究会发现,职工对于新的制度并不了解,只是简单的看最后发到手的工资变化,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多的培训与沟通,来帮助其建立一种合理的正确的心理预期,而不是单纯的期待涨工资,增强他们通过努力改善自身收入的信心。从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还是在于管理者,也就是绩效考核者在绩效管理技能上的缺失,面对新的制度,一定要有绩效管理赋能的相关培训,否则绩效考核就又会变成一种领导拍脑袋的决定。1.2 收入并没有明显增加实施绩效工资以后,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收入较以前有所降低,超工作量的工作任务大家都不愿承担,仅限完成计划内的工作任务,这样势必影响单位的长远进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留下一些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和学科带头人,造成人才流失的问题渐渐显现。1。3 基础性津贴和奖励性津贴的比例问题部分事业单位,尤其是经济效益较好的事业单位普遍反映基础性津贴和奖励性津贴的比例不太合适,奖励性津贴太少,不利于搞“活”,也不利于调动积极性,起不到激励机制的作用,给单位管理带来一些不利的因素。诸如对长期不在岗位、请病假事假人员, 由于财政把基础性补贴(60%部分)打入个人账户,“活”的部分又太少,单位没有办法管理这部分人员,给其他人员的管理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情况形成了一种看似公平的,平缓的改革局面,但实际上和以前吃大锅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