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的目标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逐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二、工作事项对设备的选型、使用以及维修、更新、改造全过程实行全面综合管理。三、设备的全过程管理(包括设备的前期管理和后期管理): 设备的前期管理:1)设备选型:对设备的选型及对供应商的询价进行比较管理。2)设备请购:对由业务部门或设备使用部门所提出的设备采购申请单进行审核管理。3)设备采购:对设备采购单(合同)的管理,包括对采购设备的型号、名称、描述、规格、数量和价格,以及要求交付的日期等信息进行跟踪管理。4)设备验收:新设备到公司以申报计划、订货合同、发货凭证、装箱单,及出厂技术资料(图纸和有关的检验合格证及出厂试验报告,验收试验记录)为依据。5)设备建档:建立设备档案卡片和设备台帐,为每一个设备编号,定义设备的使用位置,收集和整理设备的基础数据及各种有用的技术资料,包括电子照片、电子文档等。6)备品备件:定义设备所用的备品备件,建立备品备件的卡片和台帐,定义设备和备品备件的相应关系,包括备品备件的种类、数量、经济采购批量、库存控制的方式等.7)设备故障:统计设备故障率。在初期故障期,找出原因进行调整和改进,保持稳定;在偶发故障期,注意操作工和维修工的技术水平,进行定期培训;在磨损故障期,组织加强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8)建立设备维护计划:为每一个设备(特别是主要设备)建立维护计划。9)预防性维护:为重要的设备建立预防性维护定义,以最大可能地减少非计划抢修。设备的后期管理: 1) 设备移动跟踪:跟踪和管理设备的移动情况,包括设备的调拨使用、设备的故障送修,设备的暂停使用,设备的报废处理等历史信息,对设备从购进开始,直到报废处理掉为止的全过程跟踪管理。2) 计划性维护:对设备根据维护计划进行维护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包括根据计划的大修(翻修)、中修、小修、巡检、润滑等各项维护作业。3) 非计划性维护/维修:对由设备故障或特别条件所引起的非计划性的维修作业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管理,包括收集和反映设备的故障情况、故障发生的地点、发现故障的人员、维修的过程、调换的备件等信息进行跟踪管理。4) 紧急抢修:建立一个快速的反应机制,对设备的紧急抢修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同时着重于反馈的方便性、灵活性,由能够满足于管理的严密性。5) 设备故障跟踪分析:对设备的故障历史进行跟踪、反馈、统计和分析,通过分析和改进,以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减少设备故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