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2。教学难点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三、教学策略新课的引入可实行三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充分地利用题图进行课堂讨论,思考这个电脑合成作品的寓意。认真阅读引言,分析“地球需要我们细心的呵护"的含义,从而引出主题。另一种方法是:老师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或课本中提供的信息,如利用第二节的“思考与探究”第 1 题的资料分析内容,讨论如何使受损环境修复,从而引出生态工程这一主题。第三种方法是:让学生说出当地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再进一步引出生态工程的概念。《科技探究之路──生态工程的兴起》,从人们的认识进展变化的角度写出了在可持续进展背景下提出的生态工程的含义。建议布置学生课外阅读,并搜集有关可持续进展观提出的背景资料,布置展板,进行学习沟通.在课堂教学时,老师可利用查阅的资料,从可持续进展提出的背景入手,组织学生讨论教材中的漫画。还可以模拟历史上的关于“增长极限”的讨论,在课堂上进行小型辩论会。让学生自己归纳出为什么提出可持续进展和生态工程。可持续进展的最初定义来自《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中文翻译可能有些拗口,学生可以和原文对比学习,理解这一定义。此外,老师应该给学生推举一些课外参考书.《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的教学,建议从资料分析中总结出建设生态工程的意义。可以用教材提供的两则资料分析讨论问题。一则是 1998 年长江发生的特大洪水灾害问题,首先,通过分析图“被洪水淹没的大地”,让学生感受环境问题的紧迫性,再通过搜集长江沿岸湖泊面积减少的资料和有关长江成为悬河的资料(最好是图片),引入对问题的分析讨论。课前(或课后)可布置学生搜集资料,了解最近几年来,我国实行了哪些治理措施防治洪灾,从而提出生态工程是恢复被破坏的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另一则是分析目前我国农业上存在的一些环境污染的问题,对这一问题,可实行与上述同样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对这两则资料的分析、讨论,让学生理解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理解通过生态工程实现“生态经济”和“循环经济”这一思路。另一种教学方式是老师或学生可搜集本地区的资料,从本地区发生的事件或其他热点实例入手,认识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必要性。这部分教材着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