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探讨【摘要】心肾综合征( CRS) 是西医所定义的进行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引起肾功能下降的病症,中医可见于“水气病”、“心悸”等。临床上由于该病病因病机复杂,辨证分型、量化分级呈现多样化,所以治疗时中医、西医各有其方案。为了更好的对心肾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为心肾科医疗工作者提供临床治疗及研究依据,本文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关键词】心肾综合征;中西医;病理心肾综合征( cardiorenal syndrome,CRS) 是一个由心肾功能障碍结合而成的病理生理情况,这组病人中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由于长寿人口增加及心和( 或)肾功能不全患者存活逐年增加而使 CRS 发生率上升。心力衰竭( 心衰) 并发肾功能衰竭( 肾竭) 导致患者预后不良,而肾功不全或需血液透析者出现心衰时死亡危险也增加。1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探讨心肾综合征的发病机制1.1 肾脏的病理生理变化 (1)肾小球滤过功能障碍:肾血流量占心排血量的 20%,当血压下降或心功能不全造成心输出量降低时,就会使得肾脏灌注量不足,造成有效滤过压降低而使(GFR)下降。(2)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增加:肾缺血时,肾小球滤过膜细胞的孔隙增大,滤过膜表面的粘多糖减少或消失,进而带负电荷的白蛋白大量通过通透性增高的滤过膜,出现蛋白尿,造成急性肾损伤。(3)肾小管的损伤:NO 是一种舒血管因子,会促进肾脏损伤;同时肾缺血时肾组织还原型谷胱甘肽显著减少,使细胞抗氧化能力下降,肾小管细胞的再生和修复能力下降,导致肾小管坏死。1.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RAAS 分为两种:一种存在循环中,另一种存在于器官组织局部。器官灌注减少时网状激活系统 RAS 活化,水钠潴留加重,加速心力衰竭的进展和恶化,并且血管收缩引起肾血管灌注压和血流量降低;肾脏还有自身的 RAS,血管紧张素 2 促进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使肾小动脉强烈收缩和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同时刺激醛固酮的释放,使远端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加,尿量进一步减少,加重肾功能的损害。1.3 一氧化氮(NO)与活性氧(ROS)系统平衡 NO 作为一种细胞内信使分子,具有扩张小血管、改善缺血心肌灌注、增加心收缩力等作用;活性氧的活性可衡量体内酶类抗氧化系统防御自由基损伤的能力,二者互相平衡。肾缺血时肾脏血管内皮和肾小管部位内 NO 生成异常,NO 和 ROS 间的平衡被打破,机体抗氧化能力下降,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