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公司的绩效分析——以跨国并购 IBM 为例 内容摘要:目前,许多企业选择国际化战略,经过了跨国并购能够使企业在短时间内优化资源配置,可以让企业积聚更多的财产,从而加强企业的竞争力。本文将以联想跨国并购 IBM 旗下的“ThinkPad”系列为研究对象,概述剖析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绩效和对影响企业跨国并购的要素。并且运用案例分析法,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种维度进行绩效的前后变化分析,主要从联想并购后的偿债力、盈利力、营运力、发展力、科研力、品牌市场等方面进行剖析,主要体现跨国并购的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变化发展,以此来给我国的企业进行跨国并购资源整合给予建议。 关键词:联想并购;跨国并购;绩效分析;IBM一、引言(一)研究背景从中国 2001 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的市场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大部分的国家,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国际化”竞争的提出,这就意味着,中国即将面对的竞争不再仅仅限制在国内,还要面对来自于国外同行业的竞争压力[1]。为了加强企业本身的竞争力,让中国企业更好的“走出去”,中国企业不断的寻找更加合理的途径,跨国并购的方式便被渐渐地重视起来,中国选择跨国并购方式“走出去”的企业数量越来越多.跨国并购最大的优势,就是利于企业进行资源的整合,这也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而且由于选择跨国并购的企业越来越多,也就使并购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也让中国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大幅度提升[2]。所以,有了这些资金和经验的积累,在后来的世界经融危机的冲击下,即使欧美国家的资本市场呈现萎缩的情况,中国的企业却还可以持币购买,为之后的企业并购提供了环境。但是看,我国进行的跨国并购多是以相对较弱的企业去并购相对较强的企业,也就是所谓的“蛇吞象”[3],虽然这种并购方式也产生了后果,但是从以往的国内研究来看,多是这种方式在短期内的绩效效果,而忽略了这种并购方式长期能带来怎样的绩效效果。(二)研究意义本文选择这个研究方向的意义是在于,联想跨国并购 IBM PC 业务的案例是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力比较大,长期绩效分析较有力度的一个案例,对联想并购前后的绩效变化的剖析,用数据来表现绩效的便或,得出结论分析并购的优势和劣势。本文主要是着重剖析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绩效[4],因为就目前来看,研究的现状,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主要是以发达国家为研究对象。二、联想公司发展概况1993:联想推出中国第一台“586”个人电脑,进入“奔腾”时代。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