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病防治知识松材线虫-概述松材线虫为林业重要害虫之一,主要侵染松树造成松材线虫病,危害巨大,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及经济损失。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是目前(2012 年)为止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在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葡萄牙、中国等国均有发生,但危害程度不一,其中以日本受害最重。1982 年中国在南京市中山陵首次发现,在短短的十几年内,又相继在安徽、广东、山东、浙江、台湾、香港等省(区)局部地区发现并流行成灾。松材线虫侵入树木后,外部症状的显著特点是:先是针叶失水,褪绿,继而变褐,而后整株枯死,针叶全呈红黄色。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外观正常,树脂分泌减少或停止,蒸腾作用下降;② 针叶开始变色,树脂分泌停止,通常能够观察到天牛或其它甲虫侵害和产卵的痕迹;③ 大部分针叶变为黄褐色,萎蔫,通常可见到甲虫的蛀屑;④针叶全部变为黄褐色,病树干枯死亡,但针叶不脱落。此时树体上一般有多种害虫栖居。松材线虫-形态特征雌雄虫都呈蠕虫形,虫体细长,长 1mm 左右。唇区高,缢缩显著。口针细长,其基部微增厚。中食道球卵圆形,占体宽的 2/3 以上,瓣膜清晰。食道腺细长叶状,覆盖于肠背面。排泄孔的开口大致和食道与肠交接处平行,半月体在排泄孔后约 2/3 体宽处。卵巢单个,前伸;阴门开口于虫体中后部 73%处。上覆以宽的阴门盖。后子宫囊长 190 口 m,约为阴肛距的 3/4。雌虫尾亚圆锥形,末端宽圆,少数有微小的尾尖突。雄虫交合刺大,弓状,成对,喙突显著,交合刺远端膨大如盘。雄虫尾似鸟爪,向腹面弯曲,尾端为小的卵状交合伞包裹,退火的交合伞在光学显微镜下不易看见,交合伞(为翼)是尾的角质膜的延伸,在问短呈铲状,由于边缘向内卷曲,从背面观呈卵形,从侧面观呈尖圆形。病材中的幼虫虫体前部和成虫相似,但其后部则因肠内积聚大量颗状内含物,以至呈暗色并接结构模糊。幼虫尾亚圆锥形。松材线虫-危害松材线虫被称为林业“第一号危险害虫”,危险性仅次于美国白蛾。中国于 1979 年首次在辽宁丹东发现后,已扩散至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并逐步向吉林、江苏等地扩散。中国最早发现松材线虫病是 1982 年,地点在南京中山陵。如今三十年过去了,松材线虫病仍是全国林业系统的梦魇。也正因为森林病虫害日趋严重,多名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做出重要批示。中国国家森防总站总站长马爱国表示,松材线虫是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排名第一位的有害生物。松材线虫-生物学该线虫由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