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_第1页
1/9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_第2页
2/9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_第3页
3/9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 从上世纪 50 年代就开始讨论的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至今仍处于讨论阶段,尚未有开工时间表。 崔荃从来没有想到,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进展会如此缓慢。这位 1987 年就到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负责西线工程的老专家至今仍在为此劳碌奔走。 “都讨论 60 多年了,可以建了.”他迫切希望,国家能够尽快把西线工程的建设提上日程,尤其是在东线和中线工程相继通水后. 同样着急的还有崔荃的继任者、现任黄委会南水北调西线项目办公室副主任的杨立彬以及宁夏、内蒙古、甘肃、陕西在内的多个黄河上游省区,它们将西线工程当作救命稻草,希望借此缓解日益紧张的用水问题。 不过,西线工程到底何时能破土动工,崔荃、杨立彬们都不知道,“只能等着”。他们甚至担心,在不久的将来,人们会忘了还有这个工程。 1000 人上高原 南水北调西线工程的讨论始于 64 年前。 1952 年,当时水利部黄委会主任王化云考虑到黄河水资源天然不足,可能无法支撑西北地区未来经济进展需要,遂提出从其他流域向黄河调水,“以补黄水不足”. 这是国内最早提出的跨区域调水方案,但在当时并未引发太多关注。 当年 9 月,王化云便从黄委会调派人手组织了一支考察队,到青海、四川、西藏三省区实地考察. 崔荃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交代给考察队的任务有两个,一是弄清楚黄河的河源到底在哪,一个是看看能否从长江源头—-通天河到黄河源头调水。而考察队在 3 个月后即完成任务回到了开封(当时黄委会驻地在开封,后迁至郑州). 但中间出现了一个小插曲。 就在考察队出发后不久,毛泽东也在当年的 10 月 30 日到黄河视察工作。王化云在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时特别提到了关于向黄河调水的想法,并说已经派考察队到黄河源头考察。 毛泽东听后对此想法表示了肯定,说“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这句话也成为后来国家启动南水北调时常被引用的一句话。 1953 年,毛泽东在结束长江考察回京途中路过郑州时,又专门找王化云谈过一次南水北调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想法。此后,南水北调的论证调研工作正式展开,不再仅仅局限于黄委会层面。 崔荃告诉本刊记者,当时中央还为此开过几次专门会议,多个省区都在讨论南水北调,包括长江水利委员会、黄委会也都拿出了一些调水规划方案。 1958~1961 年,黄委会在中央支持下,联合中科院等多个部门组织了 4 支、共计 1000 多人的考察队再次到西部考察。 当...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纵观南水北调西线工程为何至今未开工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