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过程中数学教学现状问题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为例张昕荣1 绪论1.1 研究背景1.1.1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是新课改的要求《幼儿园指导纲要(2001 年版)》中明确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幼儿园与小学相互衔接的要求,指出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过渡过程中幼儿园和小学要相互合作,帮助幼儿顺利完成衔接。而在《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数学是科学领域的一部分,按年龄将幼儿的数学发展分为三个阶段,并结合三个年龄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发展规律,提出了在数学认知方面幼儿应达到的水平,并在数学教学目标、内容等方面对幼儿提出了具体的可操作的教育建议着重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重视学习质量,表明纲要和指南都很重视幼小衔接数学教学方面的相关内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则是将小学一到六年级,及初中七到九年级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分了三个阶段,小学处于前两个阶段,而一年级则属于第一个阶段的初期,并针对每个学段幼儿的的学习提出了总的目标与每个学段的具体学段目标及每个学段详细具体的课程内容和课程开发建议,并列举了一些实际教学案例指导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教学,提倡数学和生活相结合,感受生活中的数学。这三个纲领性的文件都指出了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和小学阶段的数学目标、内容等方面的要求和所需要达到的水平,指出幼儿的数学学习是连续的,相关的过程,是作为终身教育中的一部分,旨在为终身教育奠定基础。从时间发展看,幼儿在幼儿园结束后会升入小学阶段,前一阶段是为后一阶段做准备的,新课改关注的不仅仅关注的是幼儿短暂的某一时期的发展,更是关注幼儿未来长远的数学学习过程。1.1.2 幼小数学教学衔接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需要幼儿的数学活动是幼儿初步感知数学,学会运用数学逻辑进行抽象思维的过程。幼儿的认知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方式,每个阶段的幼儿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因而教师在此时要牢牢抓住幼儿的数学敏感期,并提供符合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规律的数学活动材料,让其对数学产生兴趣,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并能将所感知的数学应用到现实生活中去,幼儿将所学的内容和现实生活相结合,幼儿会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幼儿会认为数学是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从而使数学对幼儿产生深深的吸引力,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