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补偿性的工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1)首先是劳动者体力与脑力的差别(2)其次是有些职业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进入的。非竞争性的工资差别及其形成的原因:一是自然力量的限制二是非自然力量的限制效率工资的基本含义(1)效率工资,可以认为是高于市场工资的工资,或者认为是对外具有竞争力的工资。(2)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工人的生产率取决于工资率.工资提高将导致工人生产率的提高,故有效劳动的单位成本(如工资、福利、培训费等)可能下降.造成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在一个产业部门的劳动力中,熟练劳动力所占的比重是影响产业之间工资差别的重要因素。(2)产业的技术经济特点(3)不同产业部门所处的进展阶段(4)产业部门的工会化程度(5)各产业部门所处的地理区域缩小工资差别的措施:1、 要求经济制度以价格作为支配资源的工具.2、 以竞争来保护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3、 以盈亏决定企业成败。4、 以税收调节财政.5、 以社会福利来帮助弱者.6、 以立法和社会舆论防止垄断。7、 以工会力量来保障劳工权利.8、 以教育来实现机会均等。马克思按劳分配学说的核心内容(1)按劳分配的是社会总产品中经过扣除后的那部分消费资料。在个人消费品分配之前,首先应从集体的劳动所得,即社会总产品中扣除,扣除的项目是:用来补偿消耗掉的生产资料部分用来扩大生产的追加部分用来应付不幸事故、自然灾害等的后备基金或保险基金(2)消费资料分配的同一尺度是劳动。(3)按劳分配的实质是同量劳动相交换.(4)按劳分配是一种“进步”,是一种平等,表现在“生产者的权利是和他们提供的劳动成比例的;平等就在于以统一的尺度劳动来计量.(5)按劳分配是物质的生产条件属于劳动者自己集体财产的结果。6、以市场工资率进行按劳分配的步骤(1)在具有统一性、开放性的劳动力市场上,形成各种不同职业以及同一职业内不同等级的劳动力价格,即市场工资率,亦称均衡工资率。(2)根据市场工资率的劳动力价格信号,劳动者做出劳动供给决策,即做出劳动供给的质和量的选择。(3)按质定价:劳动者进入企业以后,企业通过工作评价或其他科学方法,把不同劳动者从事的不能相互衡量比较的各种不同的具体劳动还原为可以相互衡量比较的抽象劳动,评定出劳动者的劳动质量等级,并确定相应的工资等级和计算出评价工资率,即工资等级标准,共同市场工资率在比较平衡后确定下来. 4)劳动计量:企业对劳动力的使用,即劳动,依据一定的劳动定额标准,...